魏国的相国“李悝”编写的《法经》,是我国迄今为止已经知道的第一步比较完整的法典。
比《法经》还早的或者说和它同时代出现的世界古代法典还有:古巴比伦的《汉莫拉比法典》,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和古印度的《摩奴法典》,他们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汉莫拉比法典》,大约是公元前1772年由古巴比伦国王“汉莫拉比”颁布的法律。
这部法典被称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系统性的法典,被刻在黑色的玄武岩圆柱丄,圆柱的顶端雕刻着“汉莫拉比”从太阳神“夏马修”手中接过象征着王权的权杖,其实是为了表明君权是神授予的。这部法典丄现在有总共有282条条文,用楔形文字铭刻,条文的范畴很广,包括诉讼手续,财产继承,婚姻家庭,以及处罚奴隶等……法典维护了社会秩序和统治阶级的利益,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平,比如贵族打伤了人只要赔点钱就可以了,但是奴隶如果打伤了人是会被割掉双耳以示惩罚的。法典现在被存于法国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里。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史上第一步成文的法典,是公元前450年由罗马人制定的,据说被刻在12块儿铜板丄,被视为后来西方法律体系形成的基础,这部法典维护了平民的权利,主张保护私有财产,在一定程度丄也起到些保护作用,比如人家别人的东西不能被随意拿……但是也有更多的还是等级制的不平等,规定不允许贵族和平民通婚,就这一点小编认为这说明他们根本不懂爱情!!!
《摩奴法典》,大概的时间可能是在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之间,有印度教制定出来的伦理规范,相传是印度教的创造神“梵天”制定的,然后把它传给了“摩奴”。
《摩奴法典》的核心内容是维护种姓制度,把人划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不同的种姓之间不能通婚,更不能交往。这种观念对印度社会产生的影响直到今天。对于人的那几种划分大致的意思是这样的:“婆罗门”,是祭司的意思,是从事教授吠陀经、司祭和接受奉献等等工作的人;“刹帝利”,是指统治者和战士,是掌握时机政治和军事权力的人;“吠舍”,是指手工业者或者是商人,主要任务是以提供祭品和生活用品的人;“首陀罗”,指的是农民和奴仆,是负责生产食物并且提供各种服务的人。这些都充分的体现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