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滩矗立着的一片租界时期的房子,位于上海市黄浦江西岸的外滩,北起外白渡桥,南抵金陵东路,南北全长4公里,是外滩建筑群的精华所在,是上海的标志建筑群,这就是“万国建筑群”。
这一片建筑位于南京路的东端接外滩,大多具有100到120年的历史,都是上海的优秀典型建筑,多为20世纪初的折衷主义风格和巴洛克风格。这些建筑大多都有爱奥尼克式的柱子,显得庄重,再加上线条一般都是鲜明的很,当然细腻的雕刻也是少不了的,尤其是窗户上的,刚柔相结合,的确是经典。上海人向来把它们看作上海的标志建筑。它们见证了上海沦于异族之手的那段岁月,见证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耻辱年代,可是,百年沧桑之后,它们仍然矗立在黄浦江畔,却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它们成了上海的荣光。成群的金发碧眼的洋人在"万国建筑群"之间穿行,看到他们百年前的先人留下的杰作,他们心中大概不无骄傲之情吧?而在今天,在上海,在中国,他们却不能再像他们侵华的先人一样耀武扬威。
它们经历百年沧桑,鉴证了上海的屈辱和荣光。著名的中国银行大楼、和平饭店、海关大楼、汇丰银行大楼再现了昔日“远东华尔街”的风采,哥特式的尖顶、古希腊式的穹窿、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式的阳台,众多经典交汇成上海乃至世界独特的风景。这些大厦虽然出自不同建筑师之手,风格迥异,但是建筑格调统一,建筑轮廓协调,在黄浦江西岸划出了一道优美的天际线,享有"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盛名。
下面我们就从了解一下建筑本身的特色:
外滩17号:友邦大楼
字林大楼(桂林大楼)——友邦大厦
此楼由在中国出版的最有影响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于1921年投资,1924年建成,一部分由报社自用,其他出租,最主要的承租人是处于创业阶段的美资友邦人寿保险公司。1951年3月31日,《字林西报》停刊,大楼被接管。1996年,友邦人寿保险公司重返这座大楼,定名为友邦大厦。
建筑风格:大楼由德和洋行设计,是近现代主义风格和新古典主义风格结合较成功的一幢建筑。十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纵向三段式。底部有两根陶立克式柱,上部设陶立克式双柱廊,顶部两侧建有双柱巴洛克式塔亭,中部檐下饰八位男性石雕像承托檐部。
外滩18号:麦加利银行大楼
麦加利银行大楼——春江大楼——名牌店
1923年由老牌的英资银行麦加利银行又名渣打银行(Chartered Bank)建造。1955年,麦加利银行迁出后,由房管局接管这座大楼,改名为春江大楼,曾由中波轮船公司等使用。2002年,台资企业上海珩意房地产经营有限公司接手大楼的修复改建工程,到2004年底,改建完工后,1、2楼的欧洲名牌精品店陆续开张。
建筑风格:大楼的设计者是英资公和洋行,呈文艺复兴时期折衷主义风格,共5层。为使建筑具有高度感,现顶楼加了三角形屋顶。中段中间两根爱奥尼式柱,柱头很标准,柱身没做齿槽,却不属于塔司干式。
外滩19号:和平饭店南楼
中央饭店——汇中饭店——和平饭店南楼斯——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
早在1850年代初就建起了3层楼的中央饭店,为租界内历史最悠久的外资旅馆。1865年,汇丰银行的上海分行成立,租用该处营业,直到1874年。1903年,中央饭店改组为汇中饭店。该建筑是上海现存最早的饭店之一,1909年2月,“万国禁烟会”在该饭店召开;1911年,上海各界人士在此庆贺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1947年,华商大庆公司购得饭店产权,继续经营,1952年停业。1965年改为和平饭店南楼再度开放,现为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
建筑风格:六层,砖木混合结构。具有典型的文艺复兴风格。除底层立面用花岗石敷贴外,其他五层立面为白色清水砖,用红砖勾勒腰线和窗、柱框线,顶部建有两座不同样式的巴洛克式凉亭。
外滩20号:和平饭店北楼
新沙逊洋行、琼记洋行——沙逊大厦——和平饭店北楼——费尔蒙和平饭店
和平饭店北楼建于1929年,属芝加哥学派哥特式建筑,楼高77米,共十二层,英资公和洋行设计,由犹太商人沙逊出资建造,故又名“沙逊大厦”。大厦位于上海的南京东路和外滩的交叉口。其原址为新沙逊洋行和美商琼记洋行,1926年4月开始拆除旧房。建成后,沙逊大厦的五至九层是华懋饭店。1956年,华懋饭店改为和平饭店营业,现由加拿大费尔蒙酒店集团运营。
建筑风格:主体10层,局部13层,高77米,是当时远东地区第一高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呈现19世纪末美国芝加哥学派风格。立面以垂直线条处理,以花岗石贴面,腰线、檐部饰有花纹雕刻,东部金字塔式方锥形屋顶高达19米,配以绿色,十分美观。
外滩23号:中国银行大楼
中国银行大楼——中国银行上海分行
建成于1937年,外滩众多建筑中唯一一幢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建造的大楼,是上海最成功的摩天大楼之一。1941年,中国银行大楼成为汪精卫伪储备银行的营业场所,抗日战争胜利后又归中央银行使用,直到1946年元旦,中国银行才迁入办公。现使用单位为中国银行上海分行。
建筑风格:主体17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国建筑师设计,在西方建筑构架基础上大量采用中国建筑传统风格,如四方攒尖顶盖绿色琉璃瓦、檐部以中国古建筑斗拱装饰、栏杆和窗格的传统装饰、外立面的镂空窗框、入口处的高台阶等等,以及原有现已毁的门框上方“孔子周游列国”石雕、大厅“八仙过海”图饰等,是中国元素糅合西方元素成功的近代摩天大楼。
外滩24号:横滨正金银行大楼
横滨正金银行大楼——中央银行大楼——人民银行华东区行——工商银行上海分行
工商银行上海分行是1924年横滨正金银行(Yokohama Specie Bank,ltd。)在中国上海所建的分行大楼。1945年后,该楼改作中央银行行址,大楼也易名为中央大楼。1949年后又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区行办公楼。1956年上海市纺织工业局迁入大楼办公。现为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
建筑风格:大楼由英资公和洋行设计建成,属于日本近代西洋风格建筑。主体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纵向三段式,中部建一对通贯2-5层的爱奥尼式巨柱;底部立面粗缝石砌,中、上部细缝;2层左右侧设阳台,阳台下以日本菩萨头部雕像作装饰;中上部间檐口挑出;顶部女儿墙古希腊式装饰。
外滩26号:扬子大楼
扬子大楼——农业银行上海分行
建成于1920年,因“扬子水火保险公司”得名,1957年7月起由房管部门管,现使用单位为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
建筑风格:主体七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纵向三段式,新古典主义风格。中上部间檐口凹凸,檐下饰有花环花卉石雕。2层为半圆形拱窗,5层拱窗中部石柱分割,6层中部建爱奥尼式双柱廊,7层为罗马式交叉栏杆。
外滩27号:怡和洋行大楼
怡和洋行大楼——上海市外贸局——品牌店&婚礼会所&餐厅等
现在的大楼由怡和洋行出资翻建,英资怡和洋行曾是昔日上海滩最大的洋行。大楼建于1920年,由思九生洋行设计,建成于1922年。呈复古主义派的建筑风格,共6层,建筑平面呈凹字形,西面凹进,朝东立面呈三段样式。1955年由上海市外贸局使用。1983年加建两层。现楼内有劳力士专卖店、罗斯福公馆等商家。
建筑风格:主体原为五层,后来先后加建两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现纵向三段式,属英国文艺复兴风格。3-5层中部和东北部分别有4根和2根科林斯式立柱;1-2层门窗为一体式半圆拱券,立面以粗狂大块花岗石贴面;东北部侧门采用文艺复兴式典型的小尺度构件,如罗马陶立克式小柱子、小檐部和小半圆拱形窗。
外滩28号:格林邮船大楼
格林邮船大楼——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央行上海清算所
1868年,德资禅臣洋行购得这块土地,建造其在上海的第二幢楼房。一战中,德国战败,该地被英资怡泰公司(格林邮船公司)收购,随即改建为7层大楼,1922年落成,又名蓝烟囱轮船公司大楼、怡泰大楼。1951年3月,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曾迁入该楼。
建筑风格:主体七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纵向三段式,属英国新古典文艺复兴风格。东入口处2根爱奥尼式柱,半圆形拱券雕饰。该楼阳台自成一体,东立面4、5层中间挑出阳台,南立面3、4层两侧和中间挑出封闭式阳台,东立面2层、6层均有阳台。7层上建有退台式塔楼。
外滩29号:东方汇理银行大楼
东方汇理银行大楼——东方大楼——光大银行上海分行
1914年,法资东方汇理银行(Banque de l`Indochine)在中国上海建造的分行大楼。1956年,大楼被房管局接管,改名为东方大楼,曾由上海市公安局交通处使用。目前大楼的使用单位是光大银行上海分行。
建筑风格:大楼的设计者为通和洋行,大楼的建筑风格为法国典型的古典主义,雕刻精美。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纵向三段式,该楼立面丰富,有2-3层的两根爱奥尼式大立柱,门廊的爱奥尼式小立柱和窗户的柱式装饰,窗楣有半圆拱形、扁拱形、平直形,2层阳台和女儿墙为罗马式瓶式栏杆,正门是巴洛克式门廊,深穹顶,断山花装饰。
外滩32号:上海半岛酒店
英国驻沪总领事馆花园——友谊商店——上海半岛酒店
酒店开业时间2009年10月,原址曾是英国驻沪总领事馆花园,上世纪70年代,建造上海友谊商店,早期仅限服务于外宾、外交官和其他政府官员,后期向公众开放。2005年,友谊商店搬迁拆除,后建造半岛酒店。
建筑风格:主体楼高15层,外观带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风靡上海的Art Deco建筑风格。
外滩源33号:原英国领事馆及领事官邸
英国驻沪总领事馆及领事官邸——上海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用房——名牌店&餐厅
中山东一路33号,现一般称为“外滩源33号”。建筑是上海外滩建筑群中最古老的也是唯一一座19世纪建筑物。起初的领馆建成于1849年,但在1870年的一场大火中烧毁,并于1872年重建。建筑风格属于19世纪流行的殖民地样式,并带有外廊式建筑特征。领事官邸建于1884年,建筑风格与领事馆相近。
建筑风格:主体两层,砖木结构,四坡屋顶。英国文艺复兴风格。廊式内阳台。二楼窗户下部饰罗马瓶式栏杆。外滩现存最老的建筑。
百老汇
百老汇大厦——上海大厦
英国商人于1930年建,1934年竣工。该大厦当时专供外国人使用(旅馆兼公寓),现名上海大厦,高档宾馆。
建筑风格:主体二十二层,高76.7米,双层铝钢框架结构。受西方古典式建筑风格谢幕、现代建筑风格和思潮的影响,该楼走出古典之风,为英国现代式早期建筑,仅小部分有装饰主义艺术风格的装饰。外立面充分考虑朝向和采光,平面形式,从11层起逐层收进,轮廓线丰富,简洁而统一。楼内公共部位及房间装饰有世界各地文化风格。顶部原有可停100辆轿车的场地,空间利用理念之早,令人钦佩。
外白渡桥
“威尔斯桥”——“花园桥”——外白渡桥
外白渡桥原意为“外摆渡桥”,摆、白二字读音相近,另外“白渡”上海话为“不用钱摆渡”的意思,现存桥已是第三代了,所以沿用第二代名称。2007年,该桥百岁。有意味的是,英国设计公司特致函说市政工程管理局,称该桥“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现已到期,请注意维修”,并提出维修建议。市府充分考虑了人们的外白渡桥情结,没有拆旧造新,采用修旧如旧的方法,于2008年4月对该桥进行了大修,据称可再延长50年寿命,使我辈依然能目睹它与上海大厦情侣般的亲热。
建筑风格:全钢结构,两跨,跨距52.16米,宽18.3米。
- 上一篇:全新大众Polo Plus上市,售价10万元起,这样的价格还值得买吗?-polo价格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