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人在各个领域狂刷自己的存在感,从个人旅游的海外扫货,到爆买日本以及通过买股票实现对世界知名足球俱乐部的全资控股。一切都是“有钱任性买买买”。而这些任性的行为在汽车领域看来就是小打小闹,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至今,汽车大佬们已经在不知不觉间买回来了很多外国品牌。今天就给大家说说那些被中国汽车品牌收购百年车企。
北汽福田复活宝马和奔驰的老对手——Borgward宝沃
“Borgward”这个名字已经在汽车圈消失了50多年,这个德国品牌曾在20世纪50年代红极一时,产品销售超过当时德国60%的出口份额,成为了德国第三大汽车生产制造商,与“BBA”齐名。但是Borgward从诞生到消亡只有44年的时间,官方说法是因为宝沃的创始人沉迷于技术开发与性能的提高,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被当地政府强制破产。但也有民间说法是因为宝沃的独立经营,导致银行大亨们眼红,最后资本家们联合不莱梅政府以及《明镜周刊》,还有宝沃的竞争对手BMW联合起来搞垮了宝沃,所以宝沃家族至今都有永远不会使用宝马汽车的宣言。
北汽福田500万欧元收购宝沃
汽车是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行业,任何一个豪华汽车品牌,都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持续的品牌积淀和技术积累。宝沃的复活源于北汽子公司福田——这位世界最大的商用车 “金主”,为获取轿车生产资质,最终以投资人身份海外并购复活德国Borgward品牌的曲折路线而完成。
2014年福田出资500万欧元持有宝沃100%股权,现在Borgward有了全新的品牌Logo和中文名字“宝沃”,不知道是否有暗中在和宝马较劲的意思。宝沃前期已经投入了50亿元,主要用于产品研发。
死而复生的宝沃第一款车型——BX7
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宝沃BX7正式上市,定价为16.98-30.28万。BX7基于BSP宝沃全球BSP平台开发而来,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汽车市场,一个50年前的品牌剩下了什么能让其迅速回归市场并获得认可呢?与其说这是一次跨世纪的复兴计划,还不如说是福田的另一个起点。
上汽收购罗孚和名爵的尝试——荣威和MG
21世纪初,拥有101年历史的英国老牌的汽车企业,英国汽车业惟一的独苗,英国最后一家独立汽车制造商罗孚决定申请破产保护。MG罗孚被意为流浪者或领航员。其命运就像名字一样,从贵为英女王的专用御驾声望并驾与劳斯莱斯,到几经易主子品牌被卖的七零八落。但是谁也拿不出任何灵丹妙药彻底扭转罗孚艰难的命运。
上汽和南汽争相收购引起内讧
然而在大洋彼岸上汽和南汽看上了罗孚对整车全系列的设计能力都提出收购意愿,经过英国政府的促进,2004年,上汽以6700万英镑购入罗孚75、25两款车型和全系列发动机的知识产权,南汽以5300万英镑收购了罗孚和发动机生产分部,之后上汽南汽合并。收购清单包括MG和奥思丁品牌、四个整车平台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三个系列发动机、整套先进的发动机研发设施
罗孚变身荣威 名爵变成MG
凭借MG的技术和多款车型平台,上汽成功打造荣威品牌,销量稳步增长,是中国汽车品牌中算得上比较成功的一个模式。有成熟的技术作为基础和后盾。上汽对荣威和MG两个品牌的规划越来越清晰,MG将主打年轻运动路线,而荣威目标群体则瞄准商务成熟的消费者。上汽收购罗孚是中国汽车产业正在逐步迈出创立中国品牌和国际化的经营步伐。虽然品牌表现不能说非常满意,但是相比收购双龙以及很好的结果了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成功——沃尔沃亚太
沃尔沃作为瑞典著名豪华汽车品牌,曾译为富豪以体现其一线品牌的地位。而从汽车发展史来说,沃尔沃也一直是“安全”汽车的代名词。1999年,沃尔沃集团将旗下的沃尔沃轿车业务出售给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福特的带领下沃尔沃在全球的表现不温不火,而2008年的经济危机让福特为求自保,将年亏损15亿美元的沃尔沃挂牌出售。
吉利成功蛇吞象
吉利是国内民营车企的翘楚,李书福自称已经关注沃尔沃很久,2010年年利润只有10亿人民币的吉利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沃尔沃100%的股权。这场蛇吞象的收购一开始就不被人看好,但是仔细分析吉利的得失,就能发现吉利只花了18个亿就得到了花钱买不来的一个历史悠久的汽车品牌,先进的企业经营和管理经验,多达数千项的技术专利,以及先进的造车技术。
沃尔沃亚太的成功
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让沃尔沃独立运营,独立设计、独立营销的,只是在所有车后的标识加上了“沃尔沃亚太”,6年过去了,如今的沃尔沃已然成为中国首辆出口美国的壕车品牌,旗下的XC60、XC90、S60L等等,都在汽车市场有稳定地位。
博瑞背后沃尔沃的技术支持
吉利作为自主品牌,随着沃尔沃技术的导入,吉利也已经开始尝到甜头,目前吉利现有平台上研发的新车型和改款车型上,均不同程度上运用了沃尔沃的技术。吉利博瑞,正是由吉利欧洲研发中心CEVT(吉利-VOLVO联合研发中心)与吉利研究院共同进行开发,运用了部分沃尔沃技术。 而沃尔沃的新车型相较之前也有不小的突破。也让市场对吉利+沃尔沃有了更大的期待。
北汽收购萨博的全新制造——绅宝
萨博作为一个拥有64年历史的老牌欧洲车企,它是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开创者,贴地飞行就是它的代名词。在成立的64年间萨博一直都逃不过倒闭的命运,不管是通用、还是世爵甚至是超跑品牌都先后收购却不能长久维持生计。因为萨博带着北欧的执着和固执,让它以无可奈何的方式即将结束自己的汽车征程。
北汽学习上汽 复制成功模式
受上汽启发,北汽想通过从通用手中购得萨博部分平台知识产权的方法,希望能像上汽那样成功再造一个荣威,用萨博平台将国内自主品牌“点石成金”。当时萨博汽车在“双庞”收购、通用阻挠的“三国演义”中陷入僵局,而北汽也加入其中,仅收购萨博的部分技术和平台。2009年,在金融危机冲击下,萨博核心知识产权便被北汽以1.97亿美元收入囊中,不仅包括三个整车平台、两个系列涡轮增压发动机和两款变速箱,还有萨博最为重要的知识产权——Know-How(技术诀窍)。
在收购后的3年,与上汽收购MG剩余资产打造荣威MG一样,上汽推出了自家的自主品牌—绅宝。其最大的卖点自然是与萨博之间的渊源,业界也对这款源自萨博技术平台的自主新车抱以很高的期望
北汽绅宝不是萨博
北汽绅宝是基于萨博95打造出来的中高端车,据了解其中80%配件都是萨博原来供应商供应。绅宝基本继承了上一代萨博95的底盘和发动机,但在调教和车体结构上则做了很多适应中国市场的舒适性妥协。和国内其它中级车定位没有太多差别,由于定位的不同,也可能是受成本的限制,很多萨博的经典元素在绅宝上都已被摒弃,它不再是以前的那个"萨博",所以绅宝从定位上应该是上汽荣威有共通之处。
失败的案例——花钱买教训
由于2008年的金融风暴突袭,让很多车企业陷入困境挂牌出售,这给我中国企业很多机遇,但是不是每次都能押中宝,我们的汽车大佬们也给过巨额的学费。
上汽40亿元买个跨国并购教训
2004年上汽在力争进入世界500强的指示下,开始中国车企收购海外品牌的步第一步,这时韩国双龙在这个时候进入上汽视野。那时双龙看上去是绝佳的收购对象:公司正处于历史辉煌期,其SUV产品占据了韩国5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且上汽对双龙并不陌生。一心要做大做强的上汽考虑全球战略要求,认为关键是实现整合。
2004年底,上汽斥资约5亿美元,收购了经营状况岌岌可危的韩国双龙汽车48.92%的股权;次年,通过证券市场交易,增持双龙股份至51.33%,成为绝对控股的大股东,但是蜜月期过后双方企业文化差异暴露无遗,商业贿赂成风和工会的强势使得双龙举步维艰,2008年金融海啸让双龙瞬间病危,上汽无力回天。不仅如此,雪上加霜的是韩国工会还在中国驻韩国大使馆门前呐喊:“上期偷窃双龙汽车核心技术”,让人觉得尴尬和寒心。
腾中重工收购悍马闹剧
依然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悍马作为服役于美国军方征战沙场的汽车品牌一直是男人心目中的神车。但是随着高油价时代来临,高耗油的悍马车开始被消费者敬而远之。2009年6月1日,通用汽车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作为重组的重要步骤,通用将保留别克、凯迪拉克、雪佛兰和GMC,其余品牌将悉数出售或停产,其中就有悍马。
消息一出,四川腾中重工宣布正式介入悍马收购,声称收购后将与上汽合作实现悍马的国产话,了解交易双方的消息人士称,“通用汽车和腾中可能最早于2009年10月完成交易.根据初期协议,腾中将保留悍马目前的运营团队和管理体系,悍马的经销商网络也将保持不变”等等。
但是风生水起的收购案最终却以闹剧收场,有消息称腾中重工没有整车生产资格,根本不符合我国申请的条件。也有负责人的分析,当腾中随着逐步深入了解收购项目后得知了通用出售的悍马只是概念后,继续推进事件的发展并且将收购彻底演变为一场炒作行为,而通用方面也很配合的炒作了下去,直至2010年2月26日新的悍马买家的若隐若现,让通用彻底结束了这场闹剧。
编辑点评: 一个品牌要进入或者回归汽车市场的困难是超出想象的,需要有非常雄厚的资本。刚刚开始发展起来的中国汽车企业,收购国外汽车品牌的“拿来主义”可以说是一条比合资都稳定的一条捷径,不管是品牌的沉淀还是技术的支持甚至管理的制度等我们都可以收放自如。所以有像上汽这样一路摸爬滚打、也有像吉利这样的胆大心细的成功,当然也有腾中重工的闹剧,其实失败也是一种经验,毕竟中国汽车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