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头像,关注车播客~
撰稿:高华 / 车播客
比亚迪产品规划及汽车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杨冬生花费了大约2个小时,向包括《车播客》在内的媒体讲述了比亚迪智能网联系统DiLink的概貌,包括Di平台,Di云,Di生态和Di开放四大能力平台。我们挑其中比较接地气和容易理解的部分了解一下:
1,思路层面:全面接入安卓手机生态,手机app在车上也可无缝使用;
2,硬件层面:14.6寸大屏可旋转,且CPU、GPU、ROM等硬件超过同期IT水平1.5-4倍不等,怎么都不卡;且售出的车辆在几年后可以进行硬件升级;
3,协议层面:安全协议阻挡未被认可的控制指令进入车内,防黑客挟持;
4,用户层面:跟车有关的一切使用,都可以通过DiLink实现;
5,研发层面:面向开发者开放341个车上传感器、66项控制权,打造围绕车辆应用的生态圈。
稍微展开一下:
全面接入手机生态。比亚迪认为,人对手机生态是最了解的,目前手机有200多万个应用。与其设计一个新的系统让车主来重新适应,不如直接对接目前的安卓手机生态。所以DiLink采用了深度定制的安卓系统进行研发。需要说明的是,手机行业开放了十几个传感器,就诞生了200多万个应用,所以比亚迪所开放的341个传感器、66项控制权,非常具有想象力。
硬件层面。主要说的是信息硬件,比如大屏幕,不仅能旋转,而且是1920*1080像素高清,CPU采用8核、2.0GHz主频,GPU采用650MHz,3G内存,32G硬盘,性能超过目前IT行业很多倍,跟传统汽车用的中控设备比,更是碾压级别的。现场演示吃鸡游戏、刷抖音都比较顺畅。比亚迪还考虑到了售后升级问题,并且将来可能采用插拔卡的方式进行硬件升级。
协议层面。安全性是开放系统最大的障碍。比亚迪承诺DiLink将会达到“银行级”的安全,将会在安全协议级别进行控制,具体怎么实现我们就不去管了。
用户层面。远程开空调、智能进入这些小应用早就不是什么难题,云端控制、云端秘书这些功能在车上的应用,会让车主满足更多个性化的需求。限于想象力,现在很难描述还有什么好的应用或场景,所以比亚迪借助社会力量进行众包,也是非常聪明的方式。
研发层面。开放整个智能网联系统的生态,让所有开发者都可以参与。这会导致用户的粘性越来越大,逐渐产生正效应。包括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的各种技术,都将受益于这一开放。而且,一旦生态系统建立起来,其他品牌的汽车可能将不得不接受,并把自己纳入到成型的体系中去,否则将难以融入汽车产业之中。看上去有点耸人听闻,不过相信时间会说明的。
具体的内容还有不少,不过我更希望阐述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中系车”的特征明确了。与进口、合资车相比,中国汽车企业的车机和手机基本处于同一水平。这满足了很多中国车主的需求,他们可能对车辆性能不是很较真,但对社交、娱乐诉求却视若氧气。这个需求塑造了目前“中系车”一个普遍的共性——网联化,上汽的斑马,奇瑞的雄狮,长安的In-call,吉利的GKUI......剩下的事情,就是哪个系统打败其他几家胜出的问题了。和这些自主品牌相比,来自欧美的车机还处在诺基亚功能机的远古年代。
二,“中系车”的好时代要来了。以往对自主品牌抱有好感的人往往是小众和弱势的,因为在车辆性能、技术的比对上,只有20年的自主品牌车确实难以超越有着百年积累的合资品牌。但由于有了车机,评价一辆汽车的好坏陡然增加了一个重要的维度,而这个维度恰恰是中国企业的长项:交互、娱乐。而在传统的机械性能部分,自主品牌虽然没有超越,却也并不落后,而且在厚道这个层面上,往往超过合资对手。所以,可以预期,在20万元以内的市场上,自主品牌的势力范围将得到巩固。合资车需要拿出真正的诚意和努力,来取悦中国的消费者了。
三,传统造车势力开始厚积薄发了。无论是从老用户的数量红利,还是从技术储备的角度,沉寂了好几年、被新造车势力抢走风头的传统造车势力,将开始重新散发魅力。当然不是所有的老势力都有新机会,那些守旧的、机制落后的企业,会继续沿着收缩的道路走下去。
四,未来的汽车可能还是不会飞,但它的多样性将能让我们满意。管理汽车行业的各个部门要开始思考一下你们的管理方式了,别拖了汽车产业的后腿。
持续关注车播客,了解更多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