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看似不平静的周末,除了“利奇马”之外,最令人揪心的就属东风集团为了拯救神龙汽车卖地卖设备裁员的消息了。从这则消息就能感受到今年的汽车行业到底有多“寒冷”。
其实在国内的汽车品牌中,销量不好陷于难关的岂止是神龙汽车?最令笔者惋惜的是前段时间被推上舆论浪尖的海马汽车。两度变卖房产救市,股票连续两年亏损,更名为*ST海马,一个曾经极尽辉煌的品牌,为何落到如此田地?
说起海马汽车就不能不提它“坎坷”的过去。
1990年,“它”只是一个在海南的汽车制造工厂,正确来说它叫海南汽车冲压厂。这个工厂没有产品生产,陷入危机。日本的马自达在这个时间也处在危机之中,急于开拓新的利润空间。于是机缘巧合之下,一拍即合的两者在1991年开始小批量生产mazda 929 station wagon旅行车。
1992年,海南汽车制造厂与日本马自达汽车公司合资,成立了大家熟悉的海南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但是当时由于中央政府的原因,梅赛德斯奔驰进来“插了一脚”,以至于“合资项目”被迫中断了,但是两者的合作关系却继续保持。
时间来到1994年,由于没有国家颁发的汽车生产许可证,所以其生产的汽车只能在海南省通行。国内市场巨大却苦于不能销售,于是海南汽车制造厂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1998年,濒临破产的海南汽车制造厂投奔了当时的“大腿”——一汽集团,一汽海南汽车有限公司挂牌营运,取得了轿车生产资格,产品终于可以推向全国了。于是再次寻得马自达进行合作,经典车型普力马正式推出。
由于普力马的销量很可观,于是引进了第八代的马自达323,国产后命名为福美来。当时福美来和别克凯越还有现代伊兰特被称为百姓的“新三样”。可见海马汽车当时是多么成功了。
但是最后由于缺少新车型的引入,被马自达残忍抛弃,顺势就开始了自主品牌的道路,海马汽车诞生。
说完历史,分析一下为何海马汽车要两度卖房拯救车市。
海马汽车当初凭借马自达留下来的技术,在市场中仍然占据着不错的份额。但是大家都知道,汽车是一个产业链很长的行业,简单去解释就是从产品的研发,生产制造再到后期的销售和售后,都需要一定时间的沉淀和积累,是一个环环相扣的产业。而产品的市场表现和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息息相关,如果任意一环出现问题,都会影响产品的销量。
再简单地说就是“木桶理论”,一个产品或者说整个车企的表现,都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正确的做法就是找出“短板”并采取措施加强,车企才会有进步。
反观海马汽车,稍微懂点车的人都知道,海马汽车的“短板”是产品的研发。
时至今日,海马汽车都还在“吃老本”。马自达遗留下来的技术,在前些年确实还算过得去,海马汽车所生产的产品也还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起码大家把车辆开起来会赞叹底盘很扎实。
但是现在同级别车型的更新换代越来越频繁,各种新技术也越来越多,海马汽车仅存的一点产品力被消耗殆尽,最终旗下车型竞争力日趋羸弱,最终在销量上遭遇了“滑铁卢”。
其次,参加过多次海马汽车车型试驾的笔者,对于其产品的印象,就是外形跟不上时代的“节奏”。无论是福美来F7还是福美来F5,在车型的外观设计上总是戳不到消费者的“点”上。
而且其定位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在“二胎”政策开放两年后,7座车型已经褪去“热潮”了,这时候才推出福美来F7,明显已经错过了最佳时间。产品线单一的问题也是困扰海马汽车的“原罪”之一。
海马汽车开启“自救之路”
在东风集团卖地卖设备之前,海马汽车已经走上了“自救之路”。2018年海马汽车的生产总量为60261辆,而在2019年上半年,海马汽车累计产量仅为13032辆,这个数据就可以看出海马汽车开始采取缩减产量控制亏损的措施了。
后来,海马汽车创始人景柱宣布“出山”,发布多起公告宣布海马汽车在5月累计售出400余套房产,转让海马物业的股权和大动作的人事调整等等。
多起自救措施都显示海马汽车正试图努力地“活下去”,但是不管怎么说,海马汽车的产品确实已经和市场脱节,搞到这般地步的原因,无非是没有核心产品和技术、缺乏新技术的研发和混乱的市场定位。虽然现在一系列措施已经在实行中,创始人也重新成为海马汽车董事长,但是海马汽车的前景还是非常严峻的。
- 上一篇:最大体积+最大排量,新海狮你怎么胖成这样了?-海狮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