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因水而盛。
坐落在佛山市禅城西部的南庄镇,是典型的“一河两岸”型城镇,城市与河流的关系非常紧密,生活在水网密布、河流交错的岭南水乡,南庄人一直以来依水而居、枕水而眠。赋予这座新城生机灵动的水就是吉利河。
作为南庄的“母亲河”,吉利河在南庄人的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吉利河孕育了这座南国小镇丰富的人文历史,滋养着两岸从农业经济走向工业经济,又从工业经济走向现代商贸经济,见证了南庄改革开放40年的征程。
今年初,南庄镇召开第十五届党代会,并释放了南庄新的发展信号:拓展延伸城市建设圈,逐步迈向“吉利河时代”。
为此,南庄将吉利河“一河两岸”景观提升作为切入点,历经数月施工,一条水清岸绿的绿色滨水景观带已“镶嵌”在吉利河北岸,成为建陶小镇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并有望吸引各种经济元素在岸线周边集聚,形成南庄城市发展的一条新轴线。
关键词:内涵
一河两岸八节点凸显城市滨水空间
“既要提高河岸防洪能力,也要兼顾河岸环境改善,将‘一河两岸’建成滨水文化长廊。”南庄镇委副书记、镇长陈辅明道出了吉利河一河两岸景观改造提升的初衷。
吉利河岸龙湾桥至万科城段南北两岸原为杂草丛生的河边滩涂地,加上以前有龙湾沙场就在龙湾大桥下,堆放大量河沙,运沙车辆穿行其中,与漂亮的桥体和对面万科城格格不入。
谋定而后动,为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吉利河(佛山一环至万科城段)两岸景观提升工程项目设计方案,南庄此前已公开向社会征询意见和意见,累计收到意见建议84条,采纳意见建议70条。今年5月,投资约1200万元吉利河“一河两岸”一期工程启动实施。
“水和岸”是构成吉利河两岸重要的自然生态要素,其自然形态与格局,是造就南庄中部独特景观的基础。整个项目以“吉利龙情,灯河花涌”为设计主题,以“一河,两岸,八节点”为景观结构。其中,“一河”为吉利河,“两岸”分别是北岸的滨水文化景观带以及南岸的地域文化景观带,“八节点”主要包括“蛟龙出海、龙跃争先、龙腾夺锦、龙行四海、渔洲晚照、吉利人和、陶都薪火、幸福码头”。
利用龙舟文化作为活化吉利河两岸景观的载体,体验河岸“风情”“乡情”“人情”,利用滩涂河堤打造绿色滨水廊道,形成“浪漫”“步漫”的河岸景观,以此打造集生态休闲、文化展示、体育活动、乡村旅游、滨水观光的活力滨水堤岸,打造开放、绿色、共享、创新、协调的城市景观,营造“龙舟活水两岸情,滩堤绿意漫江城”的意境。
伴随着项目主体工程的完工,一条靓丽的绿色滨水廊道已经展现在吉利河龙湾桥至万科城段,并配有观龙(舟)台、观龙(舟)台浮雕和亲水人行步道等设施,在优化提升吉利河沿线生态景观环境的同时,也为南庄居民提供了一处新的休闲场所。
吉利河“一河两岸”滨水景观很好地结合了南庄地方特色文化,充分发挥吉利河的空间、生态、历史、文化、水利资源,围绕南庄的龙舟文化、水利文化,逐步塑造一个具有南庄人文气息,充满生机活力、开放共享、安全智慧、人性化的花园式滨水空间,为南庄建陶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支撑。
据介绍,南庄的特色小镇是一种全域的概念,吉利河“一河两岸”相当于特色小镇的东西向轴线,能更好地表现南庄传统的渔耕文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一片滨水长廊,如同城市的湿地,满足人从物质生产需求向精神休闲需求的转变。
关键词:意义
倒逼岸线旧园区升级激活发展新空间
在南庄城市化快速发展中,吉利河两岸早已形成新旧城区隔河相望、新旧空间不断交融、新旧动能亟待转化的格局。
借助景观的提升,倒逼沿线村级工业园区的改造,激活发展新空间,这也是吉利河“一河两岸”景观提升的意义所在。
今年初,村级工业园区改造提升成为市、区两级全会及“两会”聚焦的热点,南庄迅速响应,将这项工作作为镇政府今年的“头号工程”去抓。
对此,南庄镇委书记何战表示,发力推动村级工业园区改造升级,激活村一级的产业载体,做活做旺村集体经济,是南庄实施城镇化与村镇化“两轮”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
细数下来,单单在吉利河北岸就分布着上元、东村、溶洲、罗格、罗南、南庄共6个村,大大小小的村级工业园区超过10个,面积不低于5000亩,发展空间的潜力可以想象。
“规划建设适应新产业发展的标准厂房,推动城市功能升级和集约高效发展。”何战说,“坚持条件成熟一个做一个,做一个成一个的原则,要树立精品意识,以吉利河为中轴,打造村级工业园区改造‘示范工程’。”
吉利河“一河两岸”景观提升工程,为沿线的村级工业园区改造提供了多一些选择。
“景观聚集人气,吉利河北岸的南庄大道沿线分布着众多商住聚集区,其中的高素质人才对城市环境的需求以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都要求很高,环境好了,就有人愿意落户南庄,必然带动消费需求增长。”陈辅明说,“人到财到,高素质人才聚集,反过来也能支撑制造业发展。”
产业的转型升级光靠南庄本地的资源力量是有限的,发展的速度也会慢一些,如何吸引外部资本、人才、技术集聚从而构建一个开放、共享的城市和产业发展空间已经成为南庄快速发展路上需要破解的问题。
过去几年,南庄以北片区的绿岛湖为“桥头堡”,实现了从工业化时代向现代化经济时代的转变。目前,整个绿岛湖片区的基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等都趋于完善,市场、资源、区位优势也随之而来。所以,吉利河“一河两岸”看似是针对河岸景观的改造提升,实际上更是展现南庄这块区域开放包容的姿态。
吉利河“一河两岸”景观打造,为南庄从“东平河时代”迈向“吉利河时代”找到了一个切入点,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南庄南北发展平衡的问题。南庄接下来会选择在吉利河北岸沿线推出一到两个村级工业园区实现“二改三”,完成从“0”到“1”的实质性突破,溶洲和罗南等村对此的积极性都很高。
关键词:谋划
串联绿岛湖形成景观闭环实现城乡共生共荣
南庄镇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吉利河“一河两岸”一期工程成效如何,将交给市民和市场去评价,接着南庄将着手做二期工程的可行性研究。下一步将侧重吉利河北岸,一路向东延伸至周尾围生态公园,并接驳北片区的绿岛湖湿地公园,再延伸至紫洞水厂一段,真正在罗格围片区形成吉利河北岸的景观闭环。
在粤港澳大湾区、佛山“一环创新圈”加快推进的背景下,位处佛山版图几何中心的南庄,城市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亟待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的城市功能和环境品质。吉利河“一河两岸”城市空间特色风貌是优化提升南庄城市总体空间格局、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彰显岭南水乡特色和历史文化特征的关键环节。
塑造“一河两岸”的优质城市形象,南庄十分重视优化沿岸的城市景观环境,展现建陶小镇和岭南水乡的城市特色风貌,创造文化丰富、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富有活力的滨水空间。
“我们应该做有特色的城市,要通过打造‘一河两岸’,实现功能的不断叠加,既可以看到这块区域的历史,像龙舟文化、陶瓷文化、水利文化等,留得住乡愁,又能增强大家对未来的信心。”陈辅明说,“当下,都市中的人们,工作强度大,经常会产生‘逃离’城市远赴乡村之感,‘一河两岸’的地方就是让大家无需‘逃离’,在城市之中也能找到这样一块放空自己的僻静休闲之地。”
上述功能的实现缘于吉利河沿线分布着许多的美丽乡村,“沿线美丽文明村居建设热潮如火如荼,美丽村庄需要更多的元素去丰富,更要同城市融合发展,‘一河两岸’就成为破解这一问题的‘秘钥’”陈辅明表示,目的在于实现城市与乡村的共生共荣。
换而言之,“一河两岸”景观工程正是南庄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使美丽乡村更具底蕴和魅力的重要举措。
记者观察
做实一河两岸文章再造城市发展轴
南庄人素来视吉利河为“母亲河”,将这条河“一河两岸”的文章做好做实,无疑能为南庄再造一条城市发展轴。
这个“轴”包含产业轴、生态轴、文化轴三大元素,应努力将吉利河“一河两岸”打造成水清岸绿的绿色生态带、岭南风光的滨水景观带、多元交融的文化旅游带、要素汇集的经济活力带。
此前,经过多年的发展,吉利河沿岸由东向西初步形成了现代工业产业区、现代商业贸易区、区域休闲区的产业布局,激发了南庄中部的活力,但人气吸引力、资本青睐度等都不如绿岛湖这块后起之秀。
吉利河沿线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村级工业区,升级改造并非能一蹴而就,然而,可以先选准一两个,按照政府引领、镇村联动的思路,吃透用活政策,探索多方合作共同开发的方式。例如借鉴周边像广州太古仓的成功模式,尝试做文创街区,即通过对一些旧厂房进行改造,整合一些陶瓷文化元素变成一种文化创意产业区供人们参观浏览。
吉利河两岸有一定的绿化基础,江景优美,拥有龙舟文化、陶瓷文化、疍家文化、水利文化等多种文化,古炮楼遗迹保留完整,文化底蕴深厚,将文化元素充分融入到景观改造中,可成为南庄对外展示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扇窗口。
未来的吉利河两岸,可以说是经典与先锋、传承与创新交汇融合,“一河两岸”也必将成为展示南庄城市新形象的重要名片,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擦亮这张名片的效应。
需要注意的是,“一河两岸”公共空间应保持高度开放性,增加休闲配套设施满足居民休闲游乐的需求,不能一味地兴建高端住宅,防止部分人群对公共资源的占有。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刘玉超 通讯员任国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