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带一路”从倡议到实践只有不到四年时间,在全球已经形成广泛共识、取得巨大合作成果,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深化地区合作、增进各国民众福祉的伟大实践和重要事业。三年多来,中国与沿线国家在多双边合作机制下,积极开展农业领域产业对接,成效显著。当前,“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如何深化?哪些方面需要加强和强化?怎么样才能行稳致远?农民日报记者就此专访了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隋鹏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局局长程国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俊。
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隋鹏飞——
政府搭好台企业唱好戏
在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农业务实合作方面,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隋鹏飞说,农业部门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深化顶层设计。不断完善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加大政策创设力度;督促各省(区、市)加快落实农业“走出去”各项决策部署,不断完善全国“一盘棋”工作格局。二是创新对外合作方式。大力推进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和境内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内外统筹,与沿线国家在金融、税收、保险、动植物检验检疫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加强科技交流合作,分享农业技术、经验和农业发展模式,共同规划实施区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业科技合作与示范、动植物疫病疫情联合防控、农产品产业一体化建设、贸易基础设施强化、农业研发促进培训综合平台、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等七大重点工程。三是提供服务支撑。信息方面,进一步完善农业对外合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动建立农业对外合作统计制度,试点农业“走出去”企业信用评价,为企业提供信息引导、规范。人才方面,布局一批农业对外合作科技支撑与人才培训基地,深入实施“扬帆出海”人才培训工程,继续实施农业对外合作“猎英行动计划”,为农业“走出去”提供智力支撑。
隋鹏飞希望“走出去”的农业企业认真践行“一带一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严格遵守东道国法律法规,抱团出海降低经营风险,规范经营避免恶性竞争,同时,力所能及地承担社会责任,为东道国创造就业岗位、提高员工收入水平。在企业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开展对外投资贸易合作“唱好戏”的同时,他认为,政府部门应该“搭好台”,各部门、各地区应出台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为农业“走出去”创造良好政策法律环境,而科研部门要加强交流合作,为产业合作提供科技支撑。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2019年举办。展望未来,隋鹏飞憧憬着,届时“一带一路”农业合作的工作机制将更加完善,政策体系将更加健全,推动农业走出去全国“一盘棋”的格局将初步形成;农业走出去企业主体数量、对外投资项目将更多,投资领域将进一步拓宽,覆盖种养加各产业的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各环节;科研机构合作将进一步深化,交流领域更全面、更深入;农业投资贸易进一步加强,将会有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质农产品出现在老百姓的餐桌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局局长程国强——
中国农业要理顺三大关系
当前,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要走向纵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局局长程国强认为,必须首先要理顺三大关系:
一是当前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农产品市场进一步开放的关系。目前我国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解决当前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库存高企与销售不畅、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等突出矛盾和问题,是我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艰巨任务。这既需要深入推进国内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改革突破,也需要公平、合理、包容的外部环境的配合与支持。显然,有效管理玉米及其替代品等农产品进口的时机与节奏,对当前农业减库存、调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至关重要。因此,把握好农产品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节奏与水平,是事关我国农业改革发展的“当前”紧要问题。这一关系梳理不清、把握不当,难以在根本上推动“一带一路”框架下农业国际合作向纵深发展。
二是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与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关系。“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求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重视粮食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品质和质量安全;在保障当期供给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如何实现“立足国内、适度进口”?“一带一路”建设将推动形成“包容性全球化”,建立以包容共享为根基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打造“全球化”升级版。那么,构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农业贸易投资体系,应如何处理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与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这一“长远”关系?如果对此没有清醒的认识和判断,也无法引导和塑造升级版“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农业治理新机制、国际农业贸易与投资规则新体系。
三是农业缺乏基础竞争力与参与全球农业竞争的关系。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加上目前农业进入高成本阶段,决定着农产品不具备低成本优势,缺乏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竞争力。那么,一个缺乏基础竞争力的农业,如何参与全球农业竞争?这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农业国际合作领域不可回避的问题。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农业缺乏基础竞争力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常态。这意味着,差异化战略似乎是今后我国塑造农业竞争力的基本取向。而农业的差异化竞争,除了体现为产品的安全、健康、快捷、方便、有效供给的竞争外,并非表现为全球市场的直接竞争,更多反映的是对农业的文化体验、休闲观光等国内新消费新需求。特别是,在今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关键阶段,农业所承载的生态环境安全和农村社会稳定保障功能,将在一定程度上接近,甚至逐步超过其长期所担负的产品供给功能。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挖掘农业多功能供给以及多元化需求,也是荷兰、以色列以及日本等农业资源匮乏国家,实现农业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成功经验。这就要求,在规划设计“一带一路”框架下农业发展战略时,要促进中国农业与沿线国家,实现资源互补、产能合作、市场互惠、发展共赢,共同参与并分享农业全球化成果。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俊——
敞开大门引进来迈开大步走出去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要打造‘一带一路’建设新亮点,就要‘敞开大门引进来、迈开大步走出去’。今后我们要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强化平台建设,在深化内外两类平台上下功夫。”谈起深化农业对外合作工作,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俊思路清晰、信心满满。
“对外,重点打造‘一站一区’平台。”刘俊说,一站,即继续实施推进以粮食作物为主的中国(广西)—东盟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建设,在总结和推广老挝、越南和柬埔寨3个试验站建设的成功模式和经验基础上,启动新建印尼、缅甸2个试验站项目,并探索延伸功能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机制,推进全产业链布局。一区,即“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按照农业部“两区”建设要求,打造一批多种类型与功能定位的国家级、自治区级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农业企业集团,带动国内企业抱团走出去。
“对内,重点办好‘两会一区’。”刘俊解释说,两会,即举办中国—东盟(“一带一路”)农业合作论坛及中国—东盟农业国际合作展,力争构建双边高层对话的“南宁渠道”,为广西农业“走出去”增加更多话语权。同时组织开展“一内一外”两次大型农业投资合作项目交流洽谈会,引进一批农产品深加工、冷链物流仓储、农业新业态等项目落地建设。一区,即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要发挥广西沿边优势,推动百色、崇左、防城港深化边境农业开发合作,打造一批国家级、自治区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聚集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企业和产业集群。“此外,我们还将探索在境外建立广西农特优产品海外展示直销窗口,打造广西农产品国际品牌,推动对外出口贸易。”
前不久,广西召开了农业对外合作厅际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刘俊说,在农业部、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各成员单位紧密合作、相互支持,形成了支持推进农业对外合作的合力。“接下来,要强化部门协作、协同发力。区直部门将建立联络员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各市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以利于形成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刘俊说,各成员单位将结合各自职能和实际,尽快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和政策,力争构建起适应广西农业对外合作的财政、金融、保险、信贷、税收等支持政策体系;探索创设农业对外合作担保基金,引导推动民间力量建立农业对外合作互助基金,建立“走出去”企业境外涉税争端快速响应机制;围绕重点工作、重大项目提供全方位系统服务,重点建设完善农业“走出去”项目库和政策汇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投资环境信息库,为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合作建设提供便捷的政策信息服务;支持农业“走出去”企业组建广西农业对外合作产业促进会,实现企业间优势互补、集群发展、抱团出海,形成整体竞争优势。(记者白锋哲 吕珂昕)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