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简单的两个字,但它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字眼。提起青春,人们不吝用绚丽的语言来描述它,用火热的行动来实践它。青春,往往与繁华的都市联系在一起。在浮躁的城市中,人们在物欲横流中奔波,沉迷于这个世界的五光十色。在子洲县马岔镇中心小学的校园里活跃着这样一位精神饱满、开朗活泼的青年教师,她时而带领孩子们一起玩耍游戏,时而与老师们一起研讨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时而埋起头来虚心学习钻研业务。她,就是特岗教师——常微。
2016年7月,常微毕业于榆林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7年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她参加了特岗教师公开招聘,并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了各项考试,拿到了特岗教师的上岗通知书。那一刻,她坚定了做一名好老师的决心,因为党和人民给予了她这个光荣而又神圣的岗位,时代赋予了她这个无私奉献的机会。在农村教育的这片沃土上,她用青春书写着做一名优秀教师的理想。
正在上课的常微老师
爱岗敬业,勇挑重担
刚到工作岗位,虽然有些茫然,但她服从上级领导安排,在学校积极展开工作。学校领导让她担任二年级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她心里开始忐忑,刚来上班,还是没有多大经验的大学毕业生,能教好吗?茫然归茫然,在校领导的支持下,她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爽快的答应下来,她说:“年轻人总得有些压力才好呀!我会化压力为动力,把困难踩在脚下,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由于刚开始不熟悉业务知识,她借来了一系列资料,认真学习新教学大纲,在熟悉的基础上并尝试以新思路、新方法来指导工作。认真备课、上课,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踏踏实实地完成备、上、批、辅、考“五认真”工作。这样一步一个脚印下来,她对业务知识越来越熟练,上起课来也越来越得心应手。一学期下来学生的成绩虽然不是很优秀,但进步很大。
常老师带领孩子们去秋游
走进心灵,师爱无痕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的,谁爱孩子,孩子就爱她,只有爱孩子的人,她才能教育孩子。这种“爱”源于高尚的师德,这种爱她是发自内心,纯碎的,对学生无私的关心。
那是在一个周一的下午,常老师在组织孩子们挂校服的时候,发现个别孩子怯生生的,不敢把脏的不像样的校服递给她。她第一反应不是生气,而是心疼。虽然她一再强调过,周末一定要把校服洗的干干净净再拿来。现在农村大多是留守儿童,但对于这些留守儿童来说,却并不容易完成,他们周末回家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不光要完成作业,还要帮忙去地里收割庄稼,他们太小,没办法清洗,爷爷奶奶太忙,没时间清洗。所以,当别的孩子拿着妈妈洗的干干净净的校服,笑嘻嘻地递给她的时候,她更明白这些孩子心里其实是无比难过的,他们眼神闪躲,甚至不敢看她,径直就挂在架子上,然后一溜烟跑开。她觉得既然看在眼里,便不能熟视无睹,她想她是孩子们的班主任,得做点什么才行。于是,趁着周末,把那些脏兮兮的校服取下来,洗的干干净净。
还有她们班有个叫张雨蒙的同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却始终不愿抬头说话,上课更是一言不发。常老师通过家访,谈话,多种途径进行了解,才知道这个孩子因为家庭特殊,所以极度自卑。于是常老师想尽办法来树立这个孩子的自信心,带动同学们一起帮助她,短短半年时间,张雨蒙性格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全校的诗歌朗诵中脱颖而出,哪里还有半点自卑的影子。好多生活教学中的小细节无不体现她对学生们的关心,而这些更是出于她对孩子们的爱。
家访中的常微老师
有一份光,发一份热
在同事眼里,她温和、善良、通情达理,也是一个能力很强的人。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教学上,她和同事之间都是互帮互助,相互尊重,也从未因小事红过脸。只要同事需要帮助的地方,她总是竭尽全力,从不推辞。
初为人师,深知自己的不足,课前,三番五次的钻研教材,向其他老师请教,不断地充电。课间,充分发挥孩子的学习兴趣,挖掘孩子的创新能力,寓教于乐,在课堂上有效适时的导入游戏,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总是给学生带来丰富又开心的学习体验,每个学生都很喜欢她。课后,她总结每次课程的不足,每个孩子的特点,针对他们的不同水平给他们相应的辅导,从不差别对待。她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积极的人生观收获了希望。两年多来,她从未无故缺席、请假。经过她的不懈努力,在期末检测中,她所教的班级语文成绩优秀率和及格率各项均超出要求达标。此外,她在个人业务能力方面也是硕果累累,先后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模范教师”,是所有在校特岗教师的榜样。
常老师和孩子们开心的在一起
在她朝气蓬勃的青春岁月里,她用爱心和真诚点燃着农村孩子们的希望,用激情和梦想诠释着青春的另一层含义——甘于平凡,甘于清苦,甘于奉献。作为无尚光荣的特岗教师,她深知自己任重而道远,应该把无愧于事业,无愧于学生,无愧于自己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激励自己在教育这块沃土上,泼洒智慧,让梦想因爱而更加美丽!(通讯员 蔡永恒)
- 上一篇:4月将上市!本田又一高颜值、大空间家轿,预计10万左右-广本车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