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俄罗斯《军事评论》、《军工新闻网》等网络媒体报道称,美国在亚洲公开支持日本,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日本航空工业正是受制于美国。二战结束后至今,日本航空工业仅研制出F-1歼击轰炸机、F-2多用途战斗机、C-1运输机和PS-1反潜机这几款机型,尽管三菱能制造的武器种类太多,但是也难逃宿命。
F-1战斗机是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设计的第一种战斗机,由日本三菱集团及富士重工共同设计及生产,亦是日本第一款自制的超音速战斗机,因此也被称作“超音速零战”。 空重655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3670千克,作战半径280公里(截击任务)、560公里(对地攻击任务),但是,所有F-1于2006年全部退役。
F-1型战斗机的主要用于近距低空支援,以对舰攻击和对地攻击为主要作战样式,攻击的主要目标是海上舰艇、地面部队、物资集散地、后方交通中枢、补给线。必要时也可担负防空作战任务。识别特征是它采用常规气动布局,尖锥状机头,座舱位置较高,向前、向下视野较好,自座舱后沿起,背鳍突出。
F-1型战斗机双发,两侧进气,进气道位于机身两侧肩部,尺寸不大,靠近机身一侧有整流板前伸,与F-4布局类似,尾喷口位于平尾前下方,与美洲虎、F-4相同,平尾下反角较大,接近F-4的角度。大面积单垂尾,梯形,前缘后掠,后缘垂直机身平面,机身下方有一对小型腹鳍。
三菱F-2是世界上第一种将机载主动相控阵(有源电子扫描阵列)雷达投入服役的机种,搭载J/APG-1相控阵雷达,该型雷达由日本率先世界使用砷化镓半导体打造,由日本国内独立研制生产。但该型雷达在服役初期由于日本在软件整合能力方面的欠缺,导致其性能不稳定,也被经常诟病。这在之后改进的J/APG-2雷达应用之后才有所改观,J/APG-2整体性能与美国雷神公司研制的APG-79相控阵雷达相当,后者主要装备美国海军F/A-18E/F超级大黄蜂。
C-1是日本川崎重工业公司研制的双发中型战术运输机,用于取代C-46运输机。C-1的设计要求是具有在日本列岛内不中途加油飞到全国各地的续航能力,具有全天候性能和空投、空降和短距起落能力等。该运输机开发于1967年,发动机使用了两台普惠的JT8D-9发动机,由三菱重工以许可证形式生产。机舱达到了3.8米,可以轻松胜任榴弹炮、吉普车等运输。人员运输标准搭载是60名非武装人员或45名伞兵,伤病员运输时可容36副担架。
1980年代,日本获得美国许可生产美式F-15战斗机,代号F-15J,从1997年度开始,空自还对J-MSIP标准机体的F-15J/DJ进行名为“近代化改修”的中期改进工作,首架完成改进工作的12-8929号F-15J于2003年10月交付空自岐阜飞行开发试验团进行各项测试和试飞,并从2004年度开始,对现有机体开始进行改装。然而随着日本周边国家空军实力的增强,原改进计划已经落伍,于是空自在原改进计划基础上又推出了新计划,为了区分新旧,将原计划称之为“I型”,新计划称之为“II型”。另外,由于受到美国对出口武器的技术限制,这些飞机不能使用现代化高精度武器。
PS-1反潜机反映了日本的航空产业长年来一直期盼著巡逻机的自主开发,在此之前川崎重工业生产过洛克西德P-2J与新明和工业PS-1飞行艇,且在1968年(昭和43年)时进行了P-2J后继机PX-L的选定,当时政府本来预想采用国内开发的方针,川崎也展出了国产四发动机巡逻机的实物大小模型。但由于防卫预算的压缩与美国压力使得田中于1972年撤回了国内开发的方案,并于1977年决定采用授权生产的P-3C。
平成13年通过了53亿日元的预算要求,并且技术研究本部也于当年开始了相关研究计划。5月25号在官报上发出了征求飞机制造商的正式公告并于30号完成了厂商募集,且在五月31日对于应募的厂商召开了说明会,要求厂商于7月31号下午五点前提出构想,其中有一家厂商撤回了投标。主要可能得标厂商川崎建议C-X、P-X同时制作,富士重工也提案开设制作,但三菱重工并不希望两者同时开发。
分工生产的分派部分大至上为由川崎制造主翼与水平尾翼;富士为主翼、水平尾翼、垂直尾翼、翼身整流罩、C-X的腹部;三菱为中段机身、后段机身、垂直尾翼。其他厂商包含新明和工业、日本飞行机、昭和飞行机,Jamco也表示希望能参与生产个大部件,总共有七个厂商表示希望参与制造。11月26号,防卫厅选定了川崎重工作为“次期运输机与次期固定翼巡逻机”(以下称C-X/P-X)的主要承包商并签订了契约、由三菱及富士为首的各厂商也会参与分工生产。
【欢迎订阅“军林天下”查看更多原创精彩内容。原创作品严禁转载。剽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