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30年代末,二战战况正酣,战场上的装备消耗也愈发巨大,而当时的美国已经是战争中的最大军火供应商。1940年,当时的美国虽还没有正式宣战,但是总统罗斯福已经预见到了迫在眉睫的战争威胁,未雨绸缪的罗斯福向美国的工业制造界发出号召,希望他们为战争做好一切必要的准备。
1940年末,随着欧洲战局和太平洋局势日益吃紧,罗斯福总统向美国工业界发声,希望全美的工业制造商可以随时转产军品,并可以达成每年生产5万架飞机的目标。当时已经退休的福特汽车公司老总裁亨利·福特立即响应号召,向军方表示:福特不仅可以生产最棒的汽车,也能够生产最棒的坦克和飞机!
1941年,老福特下令:福特公司所有民用车停产,全部产能和资源投入到军事装备的生产中。老福特和亨利福特二世随即建设了全球最大的轰炸机组装工厂:柳溪飞机厂。这个占地33万平方米的巨大工厂的唯一任务,就是帮助统一飞机公司组装B-24“解放者”轰炸机并生产飞机发动机。
从1941年建厂到1945年停产,福特公司的柳溪飞机厂一共制造了8,600架B24轰炸机和57,000台飞机发动机。在柳溪工厂最高产能被释放的时候,每63分钟就能够下线一架B24轰炸机,月产量达到了惊人的650架,每天都有近千名美军人员驻扎在工厂内等待验收和交接新飞机。最终,47%的B24轰炸机是在福特的工厂里诞生的。
当时,美国著名的二战女工绰号“铆钉女工罗茜”就来自于福特的工厂。
由于青壮年大量奔赴战场,所以工厂聘用了很多女工,来完成飞机机身上铆钉的安装工作,这个绰号也就不胫而走。
1942年9月,福特组装生产的第一架B24轰炸机在柳溪工厂下线。
工程技师在木质模型旁为技术工人讲解飞机制造安装的要点。一批批的汽车制造工人转行成为了航空业制造工人。
宏大的总装车间内24小时灯火通明,一架架的B24轰炸机等待总装下线。
在柳溪工厂最高产能被释放的时候,每63分钟就能够下线一架B24轰炸机,月产量达到了惊人的650架,每天都有近千名美军人员驻扎在工厂内等待验收和交接新飞机。
最终,47%的B24轰炸机是在福特的工厂里诞生的!1945年6月,二战大局已定,福特生产的最后一架B24轰炸机下线后,福特关闭了飞机生产线,从此继续专注于汽车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