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日本汽车文化,相信许多去过日本的人都或多或少会了解一些,比如普及率极高的K-Car。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吹得神乎其神的K-Car到底有多普及?前些天笔者和同事们在日本旅行时,确实被满大街的K-Car给震撼住了,这种小车满大街都是,几乎是家家必备的车型。
在国内,虽然也有类似K-Car这种微型车,但它们更多的是以拉货、跑生意为目的,比如下图所示。
这也导致很少有人会将它们列入家用车的范畴,更难以形成所谓的文化。首先是因为五菱宏光,东风小康等这些微面早年间都是以拉货为主。这些微面、轻卡很难进入普通家庭的选购名单里。其次,由于中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所以最开始起步阶段的绝大部分微面车型,看上去实在是太Low,完全没有设计感。
而日本的用车文化则完全不同,车对绝大多数日本民众来说都只是日常通勤,买菜的代步工具。在日本,汽车早已回归了工具的本质,对大部分的普通老百姓来说,耐用、省油、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
其次,由于日本国土面积小,许多停车场的车位并不大,所以K-Car不管在哪个停车场停车都非常方便。而最重要的是,K-Car在颜值方面都比较过关,不说有多么出彩,但至少不Low。不信我们就来看看下面这几款。
比如这辆本田的K-Car,从正面看上下两个圆形的灯组显得非常呆萌,一条腰线从大灯延伸到车尾,整车四四方方非常立体。
再来看这款铃木的K-Car,前大灯运用了不规则的四边形设计。虽然整车看上去小,但显得很运动。
最后是这辆大发,造型和那辆本田相似,也属于四四方方的盒子设计。但重要的是价格,图中这台车应该是高配车型,售价1749600日元,换算成人民币差不多10万块左右。而日本人平均的月收入大概在30-40万日币(1.8-2.4万元人民币),最次我们以每月收入1.5万人民币计算,一个上班族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能将这辆车带回家,如果是二手车会更便宜。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日本人为什么如此喜欢K-Car?首当其冲的原因就是便宜。
为什么日本的K-Car看上去不Low?
究其原因大概只有一个,那就是日本的汽车工业起步早,对汽车的三大件研发、外观设计和内部功能性的设计等领域,都经过了多年的积累,所以在造型上都独具匠心和特色。
例如下图中这辆来自日产的K-Car(虽然没有上K-Car专属的黄牌),整体钣金的质感和色彩,跟同在停车场的其他尺寸更大、级别更高的车型相比,并不落下风,甚至更显眼醒目。
再比如车内空间方面,日系车向来都是偷空间的好手。就好比在日本这个寸土寸金的国度,就算十几平的小酒店房间内,都会有厕所,而且在狭小的空间内浴缸、马桶、洗脸池应有尽有,五脏俱全。例如为了最大程度节省占地面积,日本酒店里的浴缸被设计成鱼缸的样式,比一般的浴缸更深,开口和形状四四方方,一个成年人只能坐、不能躺,坐下来水面就可以淹没肩膀。从设计理念来说,倒跟同样四四方方的K-Car有异曲同工之妙。
另外,二战后的日本汽车工业在处于起步阶段时,也采用了照搬套用模仿的方式来生产汽车。比如丰田Jeep BJ仿造1941年的牧马人Willys MA。
但日本人的厉害之处在于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最终转化为自己的文化、技术和品牌。就象很多人说只有在京都才能看到最原汁原味的唐文化。日本在借鉴吸收了其他国家先进的造车经验之后,结合自己本土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才有了K-Car这种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车型。而且虽然价格不高,但是做到了很高级的质感。
最后说说
看到日本街头很多漂亮的K-Car,编辑们一直在流口水,于是我们不由得开始讨论一个问题:如果这些K-Car进入中国,会有市场吗?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必死无疑!
理由如下:
其一,中国人买车无大不欢的心理非常普遍,尺寸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一辆车的档次和级别。
其二,其实K-Car所谓的便宜,只是相对日本民众的收入来说,如果引入到中国,同样的价位可以买到尺寸更大、配置更多的国产品牌。K-Car的受众其实非常狭窄。
其三,有昌河铃木北斗星、长城酷熊等前车之鉴,证明这种四四方方、实用性很强的造型,很难受到中国消费者的认同和喜欢。
所以,我们最后想强调的是,即便K-Car这种车型并不适合中国,但日本车企这种取其精华、弃其糟泊、善于学习并自我创新的匠人精神,也是非常值得我们自主车企值得学习的。尤其是对部分二、三线自主品牌来说,抄别人的设计没关系,重要的是要从别人的设计和研发中,找出适合自己品牌的核心优势,将其发扬光大。也希望看到有一天,在我们国家的公路上,设计漂亮、质感高档的自主品牌车型一抓一大把。到那时,或许也会让国外的游客们站在街上流口水吧!
版权声明:本文为线外邦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线外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