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属于全球最大的休闲旅游公司嘉年华集团(NYSE/LSE:CCL;NYSE:CUK),意式文化品牌歌诗达邮轮是欧洲首屈一指的邮轮公司。早在2006年,歌诗达邮轮首次开启以中国为母港运营的国际邮轮航线,成为首家进驻中国的国际邮轮公司。歌诗达邮轮进入中国十余年来,一直为游客提供纯正的“海上意大利”邮轮假期。
歌诗达·威尼斯号
目前,一艘由意大利芬坎蒂尼船厂(Fincantieri S.p.A.)设计建造的全新大型歌诗达邮轮——歌诗达·威尼斯号即将结束由意大利的里雅斯特港驶向中国上海的处女首航。这是一艘以城市特征作为整体设计概念的商业邮轮,威尼斯号邮轮上所有的建筑特点、艺术氛围,乃至各种船上产品,全部设计元素都来自水城威尼斯。它就像一座非凡的“海上威尼斯城”,从亚得里亚海起航,穿过地中海、苏伊士运河、波斯湾、印度洋,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太平洋,抵达中国海域。
威尼斯城
追根溯源,歌诗达·威尼斯号这一次不同凡响的远航是从公元13世纪威尼斯大旅行家马可·波罗传奇的东方之旅获取灵感,把意大利和中国连接起来,把欧亚大陆丝绸之路同海上丝绸之路连接起来。不同的是,马可·波罗旅行的动力来自东方香料对西方世界的诱惑,而歌诗达·威尼斯号作为歌诗达第一艘完全为中国市场度身定制的邮轮,它的使命则是把纯正的威尼斯体验带到中国。
大运河餐厅贡多拉
歌诗达·威尼斯号拥有20层甲板,载客量5260人,俨然一座移动的威尼斯城。除了邮轮冠名“威尼斯号”,从各层甲板各个区域的名称也能感受到无处不在的威尼斯元素。
船内的“圣马可广场“
登船后,乘客一走进第3层甲板,立刻眼前一亮:迎面而来的邮轮“大堂”,足足占据3层空间,名为“圣马可广场”(Piazza San Marco),与占据水城核心的大广场同名。
“威尼斯号邮轮上的圣马可大堂
也正是整艘船上最豪华的会客厅”
1797年,拿破仑初见圣马可广场时,曾经惊叹它是“全欧洲最美丽的会客厅”。威尼斯号邮轮上的圣马可大堂也正是整艘船上最豪华的会客厅,每个人在很多时候都会被这个富丽堂皇的公共空间所吸引,不由自主地聚拢到这里,穿上最漂亮的礼服,甚至戴上威尼斯狂欢节面具,从看人并被人看当中获得乐趣。从建筑功能上讲,圣马可大堂作为公共空间的作用同威尼斯圣马可广场非常相似。
立柱上的飞狮
据担纲设计圣马可大堂的德国PSD建筑事务所(Partner Ship Design)旗下设计师Stefan Seidenfaden透露,矗立于圣马可大堂的威尼斯“飞狮”巨型圆柱隐藏着一个秘密。他说:“注意看那只张开翅膀的金色狮子,它的爪子底下压着一本书——它必须是打开的,不可以合上。”
德国PSD建筑事务所
对设计师来说,挑战来自方方面面。总部设在德国汉堡的PSD建筑事务所承担了威尼斯号邮轮70%内部空间的设计任务。
轮船内部设有艺术画廊
事务所负责人Kai Bunge坦承,邮轮内部设计与普通的地面建筑设计截然不同,比如,迪士尼想把德国童话古堡搬进主题公园,基本上可以按比例拷贝;但想要把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带进邮轮,首先遇到的难题是船上根本没有那么开阔的空间可供施展。
船内的“圣马可广场“
设计师的解决办法是,让圣马可广场“立起来”,把它分布到3层空间中,用楼梯连接各层,营造出一个立体的“广场”。邮轮第3、4、5层甲板的圣马可大堂尽管没有圣马可广场的鸽群,但有威尼斯“飞狮”的和平祝福,有街头艺术家和音乐表演者热情洋溢的欢迎礼。“而且”,Kai眨着眼睛说:“在这里喝一杯不需要像在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那样花很多钱。”对邮轮客人来说,这是一个更亲民的“广场”。
“在这里喝一杯不需要像
在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那样花很多钱”
在建筑用料上,设计者不得不做了很多妥协。比如,大多数地方无法使用木材,这是因为在室外空间木料面临日晒雨淋,维护成本很高,在室内又面临火灾隐患。客人往往不会注意到廊道上、墙面上分布着许多防火门,这些都是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实际举措,光注意美观是不可能的。
甲板上的户外泳池
考虑到中国客人的特殊偏好,设计师在室外甲板缩减了西方人热爱的日光浴区间,增加了更多遮阳庇荫的空间——“我们了解到,中国人怕晒。”Stefan说:“为了照顾中国客人的喜好,我们在泳池甲板设计了一些有遮阳篷的半开放休息区。”
凤凰大剧院上演的Venezia Innamorata
一方面,歌诗达威尼斯号邮轮上处处可见威尼斯风情,比如第5层甲板的贡多拉酒廊(Gondola Lounge)和可容纳1492人用餐、有两层立面的大运河餐厅(Canal Grande Restaurant)各有一艘如假包换的贡多拉,由威尼斯古老的贡多拉造船厂Squero di San Trovaso用传统工艺制造;再比如,邮轮上的凤凰大剧院(Teatro Rosso)让人第一时间想到著名的威尼斯凤凰歌剧院;5层甲板的星光酒廊(Lounge Delle Stelle)那红地毯和电影明星的真人蜡像还有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像使人置身于影展时的丽都电影宫。然而另一方面,威尼斯号也有一些特别为中国游客打造的地方,比如位于第3层甲板的弗拉雷KTV(Volare KTV),它的设计显然是照顾到中国客人的娱乐需求。
马可波罗餐厅
马可波罗餐厅(Marco Polo Restaurant)颇有威尼斯街巷的感觉,可容纳 724 人用餐。餐厅设 计师说:“好比你从圣马可广场出发— 邮轮大堂 相 当 于 圣 马 可 广 场 ,走 过 小 街 小 巷 ,然 后 遇 到 较 小 的广场,你知道,在威尼斯逛街的体验就是这样, 你可能会在小巷里迷路,然后一转角又有另一条小 巷,我们想在餐厅里营造出这种感觉— 既在室内 又像在室外漫步的感觉。我们用了一些有威尼斯特 色的拱廊、门窗和街灯来实现这种感觉,把整个餐 厅分成许许多多弯弯曲曲的小区域,让人仿佛置身于威尼斯的街道。连我们自己有时也会迷路呢。”
总部设在挪威奥斯陆的YSA设计公司
负责歌诗达威尼斯号邮轮30%内部空间设计
Anne Mari Gullikstad和Jan Krefting是两位主要设计者
Q:你们从何时开始参与威尼斯号的概念设计?
A:2016年3月开始为歌诗达邮轮做这个新项目,我们的任务是“把威尼斯带到中国”,这并不容易——不能落入俗套,又不能过于新异。我们第一版设计方案过于现代了,当时想从20世纪威尼斯建筑家卡洛·斯卡帕的作品吸取灵感,然而,对中国市场来说太前卫了,最终没有被采纳。
船上的火锅餐厅
我们第一版设计方案过于现代了,当时想从20世纪威尼斯建筑家卡洛·斯卡帕的作品吸取灵感,然而,对中国市场来说太前卫了,最终没有被采纳。
Q:在设计过程中有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吗?
A:材料和费用是一个挑战。设计邮轮时,选择材料总是一个难点,比陆地建筑有更多限制,比如对重量的要求——不能太重,这是为什么你们在邮轮上经常会看到地板上铺着地毯,因为地毯比较轻。
船内的客房走廊地板上铺设了地毯
幸运的是我们的合作伙伴大多数是意大利人,而且就来自威尼斯地区,他们熟知当地材料,提供了很好的建议。使用当地材料不仅可以降低成本,看起来也更有威尼斯的真实感。
Q:你们对自己设计的部分最满意的是哪一块?
A:或许是大运河餐厅,它可容纳1492人用餐,分两层,你可以通过气派的楼梯从上层走到下层,那里有一条“大运河”,一条贡多拉停泊在“河”边。我们还在“河”上设计了一座桥——灵感来自里亚托桥。中国游客很喜欢照相,我们希望这座桥还有楼梯都可以是适合拍照的点。
大运河餐厅
歌诗达威尼斯号邮轮即将于5月18日抵达上海母港,为中国及整个东亚地区的乘客带来独家意式邮轮体验。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