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钧瓷网”可订阅哦!
文 | 王增阳
古语云:宁静淡泊,观心之道。在略显浮躁的当下,这种心境尤为欠缺;在近年来快速发展、一片繁荣景象的钧瓷界,更是难能可贵。盛夏时节,在神垕镇苗家钧窑,火红的石榴压弯了树枝,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苗长强微笑着立于树前,迎接记者到来。
苗长强近影。 记者 吕超峰 摄
“我不太会讲,你们想了解什么尽管问,我照着你们的问题解答。”苗长强这样告诉记者。相对于苗家钧窑在钧瓷界取得的成绩,苗长强不张扬、不吹嘘,精心创作着自己心仪的作品。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了30余年。
东方红鼎 | 苗长强作品
不论是外人还是苗长强自己,都认为他走进钧瓷行业,与其父亲苗锡锦先生的影响有着直接关系。“传统手工艺的传承,父子相传是重要的方式。原因不仅是父辈的要求,更重要的是父辈的工作和劳动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后辈。这种影响不是靠强加的意志实现的。”苗长强说,1962年出生的他从记事起就受到父亲的熏陶。苗长强至今记得,当年父亲从厂里给他带回一件脱釉的鸡血红釉《活环瓶》和一件大火蓝釉《观音瓶》,放在土里土气的家中,立刻为家里增色不少。那时,他对钧瓷的喜爱逐渐萌芽。
高中毕业后,17岁的苗长强到镇办新华瓷厂实验室工作,从造型和配釉学起。将爱好变为工作的苗长强,不断提升着自己的钧瓷技艺。1982年,苗锡锦先生带着苗长强到卢家拜访卢正兴。在卢家,苗长强见到了用来烧制卢钧的小鸡窝窑。和他家的鸡窝窑相比,小鸡窝窑简陋甚至稍显破败。就是这样的窑炉烧出了震撼人心的美丽钧瓷。苗长强、苗锡锦先生以及卢正兴先生细心地讨论着烧制问题。
几年的学习和成长,让苗长强逐渐认识到自己在陶瓷理论方面的欠缺。1985年,苗长强通过考试,进入西北轻工业学院硅酸盐工程系陶瓷专业深造。在那里,他不断汲取养分,将自己长期的钧瓷烧制实践和专业的理论知识相结合。二者的融合,让苗长强产生了难以抑制的创作冲动。
1987年,经过两年专业学习的苗长强在老家建起了4立方米的双火头煤烧窑炉。随着这个窑炉的建立,苗家钧窑开始起步,一直走到今天。
苗长强受到长期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父亲影响,与父亲一起,将钧釉研究上升至科学层面。他们搜集古钧标本3万多片,深度挖掘钧瓷制作技艺,将氧化铜、氧化铁和不同成分的酸碱配比,成功复制了天青、月白、葡萄紫等釉色和带有蚯蚓走泥纹等具有宋代钧瓷特点的精品。
通过潜心研究,苗长强研制出的天目釉震撼人心,由此创作的作品《黑唐天目尊》,令书法大家邓白先生赞不绝口。邓白先生写下“圆如油滴浮春水,灿若繁星闪夜空”称赞此作品。
长城鼎 | 苗长强作品
“父亲曾说,创新不离宗,仿古不拟古。我的钧瓷创作,一直受这句话影响。”苗长强说,在钧瓷新釉色的开发和新造型的设计上,他一直坚持这一原则。在苗长强看来,端庄大方、古朴典雅是传统钧瓷的魅力所在。在器型的创新上,苗长强一直坚持这一特色,他的作品《长城鼎》、《小口尊》等皆是如此,大气、浑厚、庄重、震撼。“我们不一定一直模仿古人的作品,只要创新的器型能够体现传统经典器型的特点,就是好作品。”苗长强说。
三足洗 | 苗长强作品
作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苗长强创作出多种风格独特的钧瓷作品,自然收获满满。2.1米的大花瓶《世纪雄风》被昆明世博园中国馆珍藏,《出戟尊》、《荷口盘》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八方进宝瓶》获全国陶瓷艺术设计评比金奖。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其烧制的《长城鼎》被选为赠送给各国元首及代表团的国礼。该作品被希腊奥运纪念品陈列馆、北京八达岭长城陈列馆永久收藏,还作为特殊礼物赠送给国际奥委会原主席萨马兰奇。2010年,其作品《双龙尊》由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作为国礼赠送给时任俄罗斯总理的普京。2010年,苗长强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12年,文化部授予苗长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荣誉称号……
双龙尊 | 苗长强作品
在创作之余,苗长强帮助父亲先后出版了《钧瓷志》、《钧瓷赞歌》、《中国钧窑考》等著作,在探究钧瓷本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由他们父子二人合著的《中国钧窑考》,对钧瓷的起源、宋钧台窑的发掘、钧釉与窑变的成因、钧窑烧制工艺等进行了全方位的科学分析与论述,在钧瓷研究领域举足轻重。
在《中国钧窑考》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钧瓷,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我们要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决心生产出经得起历史考验、跨越时空的精品。”宁静淡泊,观心之道。由言语观行动,苗长强一直践行着这样的理念,以钧为器,化钝为利。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钧瓷网
网 址:www.junci360.com
编审 | 方塘 编辑 | 钧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