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这个概念其实是龙洞堡和龙里,大致也可以分为两大块组团,西面靠近贵阳方向的龙洞堡,和东面靠近龙里的龙里,如果再细分,可以按照官方的组团划分:
1、空港核心区
2、西部:龙洞堡临空现代服务业综合区
3、南部:小碧临空现代物流区
4、北部:永乐—醒狮临空高端制造业集聚区
5、东南:谷脚临空会议休闲综合区
“双龙”目前的行政区划,其实包含了一部分是属于贵阳的,另一部分是属于黔南州的,而且这个概念,更多的是依靠龙洞堡机场这个空港而形成的周边产业集群,现在靠近贵阳一侧的,相对来说社区可能更纯熟些,而且人口和产业的导入可能会比靠近龙里一侧的更容易一些。
但整体上说,目前双龙的热度都还不如贵阳市主城区,一方面有些人可能考虑到航空的噪音影响居住,另一方面可能是对贵阳、黔南之间的行政区划有一定顾虑,毕竟,买到黔南州的房子,和买到贵阳的房子,是两个概念。
航空港这类组团,其实在很多城市都比较常见,比如重庆江北机场附近也有,贵阳和重庆这类西南城市,航空交通相对于高铁、高速等客货运输方式,有一定的优势,一个简单的例子,从北京坐高铁到贵阳,需要七八个小时,但是如果坐飞机,两三个小时就能到,所以航空方面的通勤优势是很明显的,这大概也是内陆西南腹地很多城市搞“航空港”的一个有利因素吧。
但是,一个很重要的点是,航空港建得再好,投入规模再大,都只是一个类似于“配套”的作用,但是最根本的,还是有赖于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对客流、人流的吸引力,也就是人家为什么要坐飞机到你那里来。
我们知道,在香港机场附近,有一个东荟城,很多在香港转机或者短暂停留的游客,可能就会到邻近经常附近的东荟城等奥特莱斯shopping,但这并不是东荟城本身的吸引力,而是香港这座城市本身的航空枢纽地位带来的,周边的产业只是恰好在机场附近,所以才因势利导得到了客流的红利。
当往来香港的航班很繁荣时,东荟城生意就很热闹,当往来香港的航班不像以往那么热闹时,那么东荟城生意就相对冷淡。
可以说,航空港这种组团,和一座城市对外来客的吸引力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如果是在中心城区组团,比如像贵阳花果园这种商圈,可能城市本身的原住民数量,就足以维持一个社区的持续繁荣,外来的游客犹如锦上添花,但如果是城市郊区的航空港,那么社区的繁荣程度,对外来客流量大小的依附程度是很深的,因为主城区的人可能到机场去消费、生活的意愿并不高。
所以,双龙航空港或是其他的航空港,最根本的还是有赖于一座城市的吸引力,比如或者是航空枢纽地位,或者是旅游目的地等吸引力度比较大的城市,只有一座城市本身的实力强大了,那么它的空港和周边才会得到更多的红利。
反之,有句话叫做,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也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