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那个宝时捷女司机的事情发生好几天了,在网上依然热度不减,吃瓜群众还在继续深入探讨下一步会如何发展,重庆市公安局也成立了专门调查组,表示要彻底调查,绝不姑息。
有网络监督,真好!
由这一话题引起,我在知乎上参与了一个婚姻话题的探讨,有很多网友表示:其实颜值身材、工作收入、家庭条件都不是最重要的。“贤妻良母”才是男性择偶亘古不变的标准。
梁晓声说过一句话:“民族和民族的较量,也往往是母亲和母亲们的较量。”
童话大王郑渊洁说:母亲的含义是影响。
这些都是过来人的总结。可谓金玉良言,极其精辟。
接下来,本文想和大家探讨一下“贤妻良母”的重要性。
我是教育领域创作者,偶尔也发文谈一谈婚姻,但主要聚焦家庭教育,所以关于“贤妻”的部分,暂且不表。
糟糕的妈妈千篇一律,优良的母亲万里挑一。
看一看身边的“妈妈们”,以下几种类型是不是很多?对号入座一下,是不是我们也有这样的做法和习惯?
1.急躁焦虑、天天催促孩子
自从孩子开始上幼儿园,上学之后,妈妈和孩子之间最多的对话常常会变成:
妈妈:起床啦,醒了没?
女儿:嗯,快了。
妈妈:让你起就赶紧起,——快点!
妈妈:作业写完没?
女儿:没。
妈妈:写个作业磨磨唧唧,——快!
妈妈:饭吃完没?
女儿:没。
妈妈:全家就你吃饭最慢,都等你一个人!——快!
妈妈似乎每天都在不停地催着孩子做着一件又一件的事情,很多妈妈还边催孩子边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磨蹭啊”。
其实孩子也想快,可就是快不起来。
孩子小的时候,往往神经、肌肉发育不成熟,身体的协调性比较差,大脑和手脚的配合不是那么灵活,所以他们在完成一些精细动作时会比较吃力,在穿衣服、系扣子、用筷子、握笔时会显得“磨蹭”“拖拉”。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时候,如果父母再催促、责骂,孩子一着急反而更加手忙脚乱,更做不好。
即使是上了小学,因为他们除了上学以外没有其他紧迫的事情需要做,所以他们还缺乏成人的时间观念,很多事情都是做到哪里算哪里。除非孩子迟到被关在教师门外一回,受到老师的批评或者同学的嘲笑,他自己才会有所警醒。而且自然而然就会有意识的提前到校。
如果当妈妈的总是时时刻刻催促孩子,其结果是要么孩子逐渐受到大人影响,而变成一个同样焦虑急性子的人,要么就是走向方面,以一种更为拖沓的方式生活,以这种被动拖沓的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的愤怒。
为人父母的,想想我们小时候,是不是也有这个心理呢?
2 .下班后就沉迷电视网络手机,把孩子扔在一边
有很多这样的女性,平时上班很累,一到周末就拼命补觉,睡到上午11点,直接起来吃午饭。然后,抱着手机、电脑玩一天游戏或者刷一天剧,再点一份外卖,孩子写作业或者自己玩,就这样陪孩子过了一个“惬意的周末”。
还有些家庭的妈妈是职业“宝妈”,已经不再需要外出工作,有的会做一个网络代购之类的职业,挣点零花钱,这种工作高度依赖网络和手机、电脑,所以已经养成了“宅”的习性。为了挣钱,把大多数时间精力,都用在了手机网络上。
因为在家里得不到大人的关注,孩子会觉得没有人关心自己的喜怒哀乐,在学校有什么有趣或者不愉快的事情,也无处可诉说。日子长了,孩子很容易形成了孤僻、内向的性格,既不愿意外出,也不愿意与人沟通,表现得非常胆小、怕事。这种性格对孩子未来成长非常不利,甚至会形成“反社会性格”,成年后容易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有兴趣的网友可以看一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的讲座,她是专门研究少年犯罪心理画像的专家。
3.控制欲强,把孩子当做私人财产
我家一个远房亲戚,从年轻时起,就是个强势的女人。也不是没有优点,特别能吃苦、能持家。这一点在家族里是公认的。
她丈夫因病早逝,所以她们家里的大小事务都由她来承担,也由她来决定,说一不二,儿子从小穿什么衣服上学,考什么学校,找什么工作,都是听老妈的。
后来儿子谈恋爱、找对象,凡是他妈不喜欢的,绝对谈不成。
这样的男孩,长大后也是“巨婴”。后来结婚还是按妈妈的意愿娶了工友介绍的女孩。结果,婚后,女孩嫌弃邻居儿子没主见、工资也低,三天两头,吵吵闹闹;而且遇到这样的“寡居婆婆”,又是个强势的老太太,婆媳关系可想而知。
果不其然,婚后不到两年,小两口离婚了。
其实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肯定也不少,对于生养男孩的家庭,最忌的就是又一个强势的母亲和孱弱的父亲。而对于生养女孩的家庭,更是需要有健全的父爱、贤惠的母亲。
如果母亲过于强势,父亲必然无法干预母亲,显得懦弱。男孩从小形成的家庭观、价值观,就会认为男性就像父亲一样,女性就像母亲一样。久而久之,孩子不能从父亲身上学到尊敬、权威,感受不到男性的阳刚之气,在性格方面也会变得懦弱、胆小、自卑。如果一个女孩从小耳濡目染,认同强悍的妈妈,那么也会容易养成霸道的性格。
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他们的婚姻是让人忧虑的。
4.刁钻刻薄,典型的“事儿妈”
这样的妈妈,可不仅仅是在电视剧中才有。这个时代,有的女性,“毒舌”如春晚上的蔡明、金星秀上的金星,像多年前热播的《渴望》中的刘慧芳那样的女性,基本上很难找了。
由这样的妈妈带大的孩子,也是容易出现两个极端。要么继承了“事儿妈”的性格,到了社会上不招人喜欢,要么就是变得唯唯诺诺,怕与人冲突,逃避正常的社交。
很多“事儿妈”,其实也是这样养成的。
这种性格,与看待事物的心态、角度有很大的关系。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种人看什么总是从缺口的方面去看待,看不到别人和事物的优点,好的方面。总是挑刺、挑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成为了社会和家庭中的“负能量”,“麻烦制造者”。
如果你也是这样的妈妈,应该怎么改变呢?
当然要从改变自身做起。
第一、反省自身的问题,让改变从我做起。自己是孩子一面镜子,孩子身上有什么毛病,很多都是自己“传染”给孩子的。把这些问题逐一列举出来,从最容易改正的问题改起。比如:自己爱催促孩子,啰嗦,就提醒自己,每天在下意识的催促孩子之间,内心里默念“忍一忍,等一等”,不断减少自己催促孩子的次数。对成年人来说,这其实就是个自控力的问题。如果不知道怎样提高自控力,可以去买一本书读一读。
第二、规范家庭作息和生活习惯,让一切变得有规律起来。家长可以指定一个简单的作息生活计划,特别是周末和节假日应该怎么过。不仅仅是针对孩子的,而是涉及家庭全员的。家长首先要做表率,自己做到,给孩子一个榜样。比如,我有个邻居家的孩子正在上小学,总是爱玩手机,而且一玩就是一两个小时,没电了换一个玩。他爸爸问我有什么建议,我说你俩在家首先不能总是一闲下来就“机不离手”。你们家里定一个规矩,家长下班、孩子放学后,都把手机统一放在柜子上,你俩都不要去拿手机玩游戏看新闻刷抖音。孩子自然就不闹着要玩了。采用这个方法后,坚持了一周,孩子慢慢也就把手机网络游戏放下了。但是孩子一旦看见他爸爸妈妈拿手机,他就会过来凑热闹。这说明还需要继续坚持。
第三、营造阅读和运动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的良好兴趣和性格人格。“腹有诗书气自华”,爱读书的孩子,背后往往有一个爱读书的母亲或者父亲;孩子善解人意,背后通常有一个通情达理的母亲;孩子善良勇敢,背后就有一个乐观向上的母亲;孩子热爱运动,一定会热爱生活。
这些孩子长大后不一定多么优秀,但请父母放心,他们一定会有一个健康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