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亚特
意大利的骄傲
菲亚特是一个深受其祖国眷顾的品牌。1899年,乔瓦尼·阿涅利与9位意大利企业家和贵族联合成立了意大利都灵汽车制造厂(Fabbrica Italiana Automobili Torino),简称F.I.A.T,并被董事会推举为主席。而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身份——维拉尔佩罗萨市长,以及前维拉尔佩罗萨市长之子。
公司成立当年,3 1/2HP就面世了。上世纪初叶,菲亚特公司的规模发展迅速,业务范围不包含及车辆,也涉及钢铁、军工等各个领域。1915年开始建造的Lingotto工厂是当时欧洲规模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
代表工业,更是文化
在其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菲亚特从一个汽车品牌逐渐发展成为巨型工业帝国。二战之后的动荡之中,菲亚特收购了众多本土品牌资产,包括当时意大利规模第二大的汽车制造商蓝旗亚、法拉利、阿巴特和Autobianchi等。之后的几十年间又陆续收入了阿尔法·罗密欧和玛莎拉蒂。作为真正的国民车,菲亚特在意大利极为深入人心,甚至成为文化的一部分。前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甚至曾表示,与他年龄相仿的意大利人有一半将初吻留在了菲亚特500里。
目标远大,但不一定前途光明
2008年爆发的次贷危机使美国汽车工业重新洗牌,菲亚特借此机会收购了峭壁边缘的克莱斯勒公司。新组建的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集团制定了野心勃勃的发展计划,主打经济型车的菲亚特品牌将在这份计划中发挥基石的作用,而亟待开发的中国市场将成被看成是提升销量的突破口。然而,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巨头之间的联姻往往麻烦重重。疯狂并购造成的巨额债务也如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
蓝旗亚
历史悠久,辉煌一时
蓝旗亚品牌的起源有着鲜明的意大利式个人英雄主义色彩。这个历史悠久的品牌由文森佐·蓝旗亚在1906年创立,他不仅是公司的首脑, 同时也是战功卓著的赛车手。过去一百年间,蓝旗亚留下了许多为人称道的优雅车型。1969年,菲亚特公司接管了这家他们的前员所工创立的公司。
集团中定位尴尬,沦为地方性品牌
在如今的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中,蓝旗亚品牌陷入了尴尬境地,在菲亚特、阿尔法·罗密欧和克莱斯勒之间显得有些高不成低不就。Delta、Ypsilon等在产车型只在意大利本土和少数几个欧洲国家销售,已经彻底沦为地方性品牌。而一些粗鲁的换脸手术更是彻底破坏了它的优雅。也许让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品牌走入人们的记忆中不失为一种明知的选择。另一种出路是将其打造成类似DS的高端品牌,不过对于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的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来说,那将是一次情怀满满的冒险。
玛莎拉蒂
源于赛场的运动贵族
1912年,阿尔菲利·玛莎拉蒂在博洛尼亚建立了以自己命名命名的公司,为私人车队改装Isotta Fraschini赛车。但随后爆发的一战打乱了他们的计划,玛莎拉蒂兄弟也随之应征入伍。战争结束之后,玛莎拉蒂第一款独立开发的车型Tipo26,该车在Targa Florio首次亮相就获得了同组别冠军。
放下身段,以求大卖
1993年菲亚特收购玛莎拉蒂之后,这个当时处于半瘫痪状态下的品牌重新焕发了青春。如今,玛莎拉蒂正朝着年销5万辆的目标努力,这对于过去一百年间任何时期的玛莎拉蒂品牌而言,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利用菲亚特克莱斯勒的集团化优势,玛莎拉蒂大幅降低了成本,因此新一代总裁和Ghbili的价格比以往更加亲民,而以大切诺基为基础的SUV无疑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阿尔法·罗密欧
性能与美感的结合
阿尔法·罗密欧的前身是1909年成立的A.L.F.A公司。1915年8月,那不勒斯商人尼古拉·罗密欧入主公司,并将自己的名字写入品牌之中。二战之前是属于阿尔法·罗密欧的黄金时期,不仅流下了大量经典车型,在赛车场上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1986年,经历了6年与日产公司不愉快的合作经历之后,阿尔法·罗密欧与蓝旗亚一起被菲亚特集团收入,进入了一段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马尔乔内的掌上明珠
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的掌舵者马尔乔内曾对媒体表示,阿尔法·罗密欧对于他的意义就像奥迪之于皮耶希。他断然拒绝了大众汽车集团的收购意向,不惜与德国竞争者大打口水战,甚至价格战。
对于未来,阿尔法·罗密欧有着引人入胜的设想。如果一切顺利,到2018年这个风格鲜明的意大利品牌将推出8款新车,所有产品都将以后驱平台为基础,强调驾驶乐趣和纯正的意大利血统。如能实现,这有望将部分菲亚特处于闲置状态的产能解放出来。
斯柯达(捷克)
投身汽车行业的工业巨子
在汽车历史开始之前,斯柯达公司就已经是一个庞大的工业帝国了。他们是奥匈帝国最大的军工制造商,甚至尼亚加拉大瀑布下安装的水轮机都由这家公司制造。然而,有关斯柯达汽车的故事要从L&K 公司讲起。1925 年,斯柯达收购了L & K公司,从此正式走上生产汽车的道路。而在此之前,由劳林和克莱门特创建的L & K公司已经有30年历史,业务范围从生产自行车,拓展到摩托车和汽车。在布拉格,最早的公交线路之一就由L&K 公司生产的H型客车执运。
斯柯达的未来在中国
1989年,苏联的解体对东欧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斯柯达也随之开始寻找合作伙伴,并最终在1991年成为大众汽车集团的全资子公司。2014年,时任CEO范安德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斯柯达的未来在中国。"尽管在排放门事件之后,范安德因不愿接受大众汽车北美CEO一职而决定辞职,但我们相信他当初的话并非只是客套。
世爵(荷兰)
作为马车生产商,世爵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80年。1900年,世爵公司向世人展示了他们的第一款汽车。1903年,为了融入国际市场,世爵将公司名称从Spijker改为更符合英语习惯的Spyker。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该公司为军方生产了超过100架战斗机。不过战后不久,世爵便宣告破产。在1922年以前,这个古老的荷兰品牌总计生产了大约2000辆汽车。
1999年,维克多·穆勒用复活计划打动了Spijker家族的后代,无偿得到世爵品牌。随后复活的世爵汽车推出了C8、C12等车型。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对萨博资产的收购使世爵陷入濒临破产的境地,在2014年被荷兰法院宣布破产。但2015年2月,事情再次发生转折,一笔来源不明的过渡资金使其得以续命。最新消息称,早在计划中的电动跑车有望在今年日内瓦车展亮相。
三菱(日本)
不成功的尝试成就日本第一车
最早的三菱汽车出现在99年前,如果按照中国传统的虚岁计算,正好可以编入我们本期的百年汽车品牌之中。事实上,三菱公司早在1870年就成立了,业务范围涵盖了工业制造、运输等多个方面。1917年,三菱第一次尝试生产汽车,以菲亚特Tipo3为基础的Model A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款批量生产的汽车。但三菱认为其与欧美进口产品相比成本没有优势,仅制造了22辆。
壮士断腕,专心造好城市SUV
2015年底,三菱汽车宣布放弃轿车研发,将精力集中到中小型SUV及新能源车的研发上。Evo、帕杰罗等叫好不叫座的车型面临后继无车的凄凉局面,但未来五年,将有3款SUV陆续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