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苗
作用机制:养殖过程中的残饵、粪便、死藻以及上造虾剩余的有机物都会积攒到塘底。在深底,几乎没有溶氧供耗氧菌分解利用。
泥层由于缺乏溶氧会越积越厚,而泥的表层跟水接触那一部分溶氧的非常低。对于斑节虾来说,它们更喜欢生活在塘底。
因此导致她们体质更容易下降,更容易感染疾病。如果它们躺在泥底脱壳,或者在底部挖洞觅食,它们也更容易受到硫化氢的危害。
发病特点:病虾死虾漂浮在料台上
预防和治疗措施:溶氧应时刻高于4ppm,虾比较小时增氧机应24小时开启,直到60天以后。
青苔以及死亡的藻类等应该及时清除,添加有益菌减少硫化氢。
倒藻
作用机制:低溶氧的环境会导致硫化氢大量产生,而低PH则会进一步增加硫化氢的毒性。
藻类死亡之后成为了细菌的营养,细菌繁殖则又会大量耗氧。低溶氧、低PH则会导致硫化氢大量产生,毒性增强,从而影响虾子的健康。
处理方案:遇到倒藻的情况时,最重要的是保持水体的PH稳定,可以通过添加一些熟石灰。
同时减料30%以上持续2~3天;增氧机全天候开启;因为在此时增氧机时水中溶氧的唯一来源,而且死亡的藻类耗氧非常厉害。
此时可以利用一些低耗氧的芽孢,比如诺碧清生物净水剂,用来分解有机物,以此降低有机物对溶氧的消耗。
脱壳
作用机制:虾在脱壳时体质较弱,耗氧加倍。因为体质弱,所以他们不得不躲藏在污泥区域,以逃避强壮虾的捕食。
不幸的是,污泥区含有高浓度的硫化氢以及低溶氧,由此受到更加严重的伤害。
特征:对虾软壳、体质较弱,很容易得病、死亡。下体颜色较暗或者无色,空肠空胃。
处理方案:保持水质干净,尤其是在脱壳期间要有充足的溶氧。安放增氧机时应该尽量使有机物聚集在池塘 的中间。
换水排污
作用机制:在排污的时候,泥污表面薄薄的氧化层遭到破坏,由此导致硫化氢大量向外释放。
这就类似于扯开了泥污表面盖着的塑料膜。这如果水体的PH不够高,则会导致巨大的危害。
特征:虾子会停止吃料1到2餐,伴随有部分死虾出现。
处理方案:当虾长到一定大小的时候,清理一下底部残存的污泥是有必要的。但一定要小心,尽量不要搅动污泥,尤其是不要破坏其表面的氧化层。
如果在放苗初期增氧机的摆放位置比较合理的话,水流会自动把污泥聚集在一个较小的区域,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问题出现了。
同样,如果有益菌生物净水剂使用的较多,同时水中的溶氧也保持的较好的话,有机物的含量没有那么多,硫化氢同样不会太高。总之,清污时一定要小心。
在排污或抽污之前最好先用生石灰撒一下,使PH保持在8以上,可以降低硫化氢的毒性。
如果能接受的话,最好在清理污泥前两天使用一次诺碧清生物氧化剂,如此可以有效防止硫化氢带来的危害。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