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有一家车企将要退出中国市场应该是大家茶余饭后所谈论的话题。而如今,答案终于揭晓了。6月15日,北汽昌河官网发布公告,铃木将正式从江西昌河铃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昌河铃木)中完全撤资。与此同时,铃木在日本官网同样发表声明,表示因销量不佳而解除了合约。双方同时确认,这意味着历时23年的铃木和昌河合作就此中止。
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为何铃木却在中国节节败退。这其中的原因,既简单也复杂。
与市场脱节
因为昌河铃木已经没有了铃木的车型,所以我们先拿长安铃木来举例。看看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铃木如此不受中国消费者待见。
目前在售的车型一共有骁途、维特拉、启悦、天语、雨燕以及新奥拓一共6款。这其中天语、雨燕和新奥拓都是属于跟市场严重脱节的产品。常年不更新换代,这几乎毁掉了铃木在早年间积累下来的优秀口碑。以雨燕为例,2005年国产的雨燕,一红一黄灵动的车身颜色,相信至今很多朋友都印象深刻,而在2007年新增的1.5L车型,更是让雨燕有了那么一丝“钢炮”的味道。哪想到,长安铃木竟然把雨燕从2005年生产到了2018年。13年的时间,任凭你海外换了一代又一代,在国内我就是岿然不动。
满打满算,如今的长安铃木真正对消费者有吸引力的车型,也就只剩下维特拉和启悦了。只不过,这两部车也有的地方太过于死板。比如维特拉,国产后让消费者失望了,样子廉价空间又小,简直是被国产的一众紧凑级SUV“按在地上摩擦”。不夸张地说,如今的长安铃木就没有一款车是真正满足中国消费者核心的需求与诉求的。
而且面对自主品牌的强势崛起,似乎铃木也没有找到应对之策。在产品宣传上几乎看不到任何动作,营销手法也相对单一。其实铃木也并不是没有地方可以吹,既然你是“小车之王”,那就要把这个旗号打响。很可惜,他们并没有做到。
据数据显示,2017年长安铃木整体销量仅为8.39万辆,同比下降近50%,而在2018年后,它的销量也依旧没有起色,一季度销量仅为1.3万辆,同比下降56%。
名存实亡的昌河铃木
虽然长安铃木销量不佳,但是也还能得过且过。真正令昌河铃木凉了的原因,其实不仅是卖不出去车这么简单。
早年间,昌河铃木引进生产了北斗星、利亚纳、浪迪等等车型。除开北斗星之外,其他车型基本上是马路上罕见的。此后,作为铃木另一家合资厂商中方代表的长安,重组了昌河汽车。在长安集团重组昌河汽车后,昌河汽车经营质量明显改善。2011年,昌河已从当年整合时期亏损7.38亿元,实现了扭亏,盈利118万元。按照长安集团的计划,2012年昌河汽车要实现1亿元利润。
但是好景不长,2012年春节,昌河汽车爆发了大规模的停工事件。而停工的原因,是为了阻止长安集团对昌河铃木的轿车生产资质进行转移。随后长安集团发布公告表示,承诺对昌河汽车现有格局维持不变,对于最关键的昌河轿车生产资质也不改变,并表示要调整派驻昌河的长安系高管,这一事件才算平息。
只不过经过这么一闹,长安也开始对昌河放任不管。2013年,昌河命运再次发生变化,经过再次重组进入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现在的昌河已经变成了北汽昌河,同时全部的车型都是北汽现有车型的换标产品。所谓的昌河铃木,早已名存实亡。
小编语
客观的说,昌河铃木合作停止只是一个表象。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铃木的车型已经满足不了中国汽车市场的需求,长远来看,铃木也没有足够的资源和相应的计划来满足中国消费者的用车需要。
也许铃木即将转移自己的战略重心,比如押宝在印度。印度汽车市场的蛋糕还没有被瓜分,且印度车市刚好是以小型两厢车为主的格局,这对于铃木来说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机会。种种的条件,都异常符合铃木自身的情况。如果以后铃木退出中国而转战印度了,我们可千万不要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