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下发行政处罚书,暂停金华青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上汽唐山客车有限公司、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上海申沃客车有限公司、南京特种汽车制配厂有限公司、重庆恒通客车有限公司等7家汽车企业申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的资质。工信部责成以上公司进行为期2个月整改,整改完成后,将对整改情况进行验收。
在涉事的7家汽车企业中,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的名头可谓是响当当。如果不了解,那不妨去一次重庆,那对力帆的地方威力才能有切实的了解。此“重量级”处罚条款一出,始终盘桓在力帆胸口的“轿车之痛”也正式发作。
为此,工信部决定对力帆乘用车给予“撤销相关车型、暂停力帆乘用车申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资质”等处罚。
随后,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迅速做出回应,“按工信部要求尽快上报正式整改报告,争取早日接受整改验收,以尽快恢复申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资质。”已研制完成查处车型的替代产品,且均已被纳入工信部2016年11月24日发布的《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九批)。
此次公开惩处,对于力帆来说应该是个不小打击。虽然没有实质性的重罚,但重庆力帆的声名多少会受损。就在前几天,“力帆”汽车成为2016年俄罗斯最受欢迎的中国汽车品牌。庆祝的声音还没刷屏,负面消息却充斥了各个媒体版面。
这喜忧参半的现状,从根本上与力帆的业务特点有关。成立于1992年的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也是国内汽车企业的资深品牌。但一直以来,侧重点都放在生产货车、卡车,轿车领域一直不温不火,这也是其在国外畅销的一大因素。随着近年来新兴造车企业云集,国内外传统车企也在加紧转型,但力帆轿车却始终打不开局面。
2016年,力帆汽车的整体销量有如滑铁卢,在国内本土市场上半年的销量同比下滑59.5%,曾经颇受欢迎的AO级轿车力帆320销量仅为25辆,只能勉强依靠最新上市的SUV力帆迈威撑场面。当其他车企在平稳过渡的过程中谋求上升空间时,力帆销量却每况愈下,一度引发了品牌信任危机。在迅速调整后,力帆汽车最后实现2016年1-12月的累计销量为12.87万辆,但仍然同比下降3.48%,在国内自主品牌纷纷冲向100万销量大关的当下,力帆的情况也十分被动。
事实上,一直以新能源产业为战略发展方向的力帆集团,预见到了我国新能源发展的趋势和未来,率先迈出了领先行业的第一步。但在国家规定、补贴政策、新科技的持续推动下,新能源市场也迎来空前的竞争环境,不仅“鱼龙混杂”,也“各显神通”。
除了新能源方向,国内外汽车领域智能化、网联化的趋势也越炒越热,纵向整合、横向跨界的模式层出不穷。早在2015年6月份,力帆在重庆公布了其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划,并提出了打造集“互联网+”、“智能汽车”、“能源互联网+”于一体的生态链和产业链。但近两年的时间过去了,力帆汽车在智能化、网联化上还没有大动静,仍然围绕着电池在反复整改,并无亮点呈现在市场上。
而集万千宠爱在一身的“电池”领域,正是这次力帆被惩处的方面。正面打脸的如此干脆,力帆未来到底该如何面对令它头疼的轿车市场,则是他亟待解决的难题。
来源于:汽车智能
微信公众号:qichesm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