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汽车行业,在造车新势力狂欢的背后,是一众二三线自主品牌落寞的背影。
7月24日,力帆集团发布公告称,接到公司控股股东力帆控股通知,力帆控股于7月20日与某证券股份公司解除了原质押给后者的6200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4.74%。同时,力帆控股又于7月23日将该部分股份再次质押予该证券股份公司,期限不超过6个月,相关手续已办理完毕。
最近,有金融行业相关从业者爆出,力帆控股在过去的两年内已总计质押力帆股份达20余次,解除质押15次,而质押的股份总数已高达90%,形势不容乐观。
力帆集团年报显示,2014-2016年间,力帆集团资产负债率始终处于70%以上,这一情况直到2017年仍然没有缓解。2017年年报显示,力帆集团目前的资产负债率是75.72%,高于70%的警戒线。力帆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资金危机。
销声匿迹的力帆
从摩托车起步,再转型生产制造汽车,力帆刚好赶上了中国汽车市场腾飞的那几年。然而当市场归于理性,力帆开始有些跟不上大部队的节奏了。
(2017全年力帆汽车销量仅13.2万辆)
提个问题,你知道力帆最近推出的新车是哪一款吗?我想很多人都回答不上来。用销声匿迹一词来形容力帆是很恰当的。在过去三年内,力帆乘用车年销量已经下滑至13.2万辆。这基本上是个三线甚至四线自主品牌的销量数字了。除此之外,力帆新能源在2017年全年销量为4.1万辆,年同比下降达到了16%。
(2017年力帆新能源车型销量4.1万辆)
销量低迷不可怕,可怕的是后继无力。不论是传统燃油车还是新能源,力帆都有着后继无力的趋势。
燃油车:月售21台,还能怎么办?
力帆出品的车型,已经和“低价低质”四个字牢牢地捆绑在了一起。
(力帆迈威第三排的“水患”)
当年力帆迈威上市,有媒体借到试驾车来试驾评测。可没曾想,这台定位于低价7座SUV的力帆迈威,第三排的空调出风口竟然会漏水进到车厢内部。这着实不像是一家成熟车企应该有的质量管控水平。不仅如此,这家媒体评测力帆迈威的行驶质素也相当初级,驾驶感受令人“难以忘怀”。
去年7月,力帆全新的X80和轩朗正式上市,仍然是“便宜又大碗”,看起来是性价比十足,但这两款车实际的销量却令人大跌眼镜。力帆X80今年上半年销量不足300台,6月份销量甚至只有21台;而力帆轩朗也没有好到哪去,今年上半年销量仅有2000台,其中6月份卖了500台。
(力帆X80拙劣地山寨了上代丰田汉兰达)
当年依仗着性价比大行其道的力帆,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对其视而不见。究其原因,我们只能说现在的汽车消费市场已经和10年前大不相同了,力帆这套打法开始行不通了。
新能源:骗补的影响仍在持续
新能源曾是力帆转型的契机,只不过力帆又是拿着一把好牌,打得稀烂。
力帆的新能源产品推出得很早,像是力帆320 EV和力帆620EV 等等,这本是抢占市场先机的好机会。哪知道力帆却把自己的技能点给“点错了”。2016年10月,财政部一纸处罚书飞到了力帆身上。
截至检查日,力帆乘用车申报2015年度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中,有1353辆车电池芯数量小于公告数量,与《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不一致,1328辆车电池单体生产企业与《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不一致,扣除车辆重复统计因素,共计2395辆不符合申报条件,涉及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共计11408万元。
随后力帆官方证实了这一事件,并发布公告确认子公司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近日收到财政部下发的处理决定,该公司不符合新能源汽车补贴申报条件车辆共计2395辆,涉及中央财政补助资金达1.14亿元,对上述新能源汽车中央财政不予补助,并取消力帆乘用车2016年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预拨资格。
骗补风波过后的力帆新能源开始出现断崖式下滑,在2016年和2017年,力帆集团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5550辆和7738辆,远低于2015年14874辆成绩。不仅销量受到影响,股价也开始大幅下跌。
力帆集团创始人尹明善评价力帆的新能源战略是“起了大早,但赶了晚集”。来到2018年,经过了几年的积淀,国产新能源车一个个的开始崭露头脚。不论是续航里程还是驾驶感受,都有着长足的进步。而只关注与国家补贴而轻视技术研发的力帆,再一次被整个行业越抛越远。
小编语
环顾近段时间中国的汽车市场,从数量向质量转型是大势所趋。我们不再需要那么多的汽车品牌和车型,我们只需要能够给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使用体验的品牌和车型。
力帆的现状,其实更像是中国二三线自主品牌的缩影。它们可能借着几年之前车市的东风一炮而红,但却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和目标,也没有足够的技术研发储备。未来几年会有很多这样的汽车品牌或被吞并收购或直接宣告破产,这并非无稽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