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牛车网]
广汽丰田全新换代雷凌上市时间并不算长,销量还算不错,牛车实验室第一时间把这款神车请回来,拆解工作已经告一段落,我们从今天开始,每天给大家带来一段拆解车评。第一篇是前后防护结构。
全新换代雷凌(下文均简称为:雷凌)的前部防护结构设计有点出乎预料,弓形铝合金主防撞梁+缓冲泡沫+双宽度吸能盒+行人防卷入钢梁,如此设计超越了很多同价位产品。铝合金成本高,吸能效果好,而超宽的吸能盒更是增强了前部碰撞时的溃缩能力,保护行人降低伤亡。
吸能盒上方带有压溃诱导槽,而侧面并无此设计。主杠体和行人钢梁都是螺栓固定,碰撞后便于维修更换。在紧凑级家轿中,我们此前仅见过本田思域配有类似的双吸能盒结构,无疑是成本较高,碰撞吸能效果更好。但是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头部区域占用空间大且重量略微增加,且影响周边线束布局,不过还是利大于弊。
行人防卷入钢梁并非国标强制要求,绝大多数20万内的家轿都不会设计这个组件。增加成本虽然不多,但是需要处理配重问题、前杠皮内部造型问题、碰撞试验成本等等,而且多少有点费力不讨好的意味。因为真的碰撞行人后,这个防卷入装置的功效其实并不显著,有时候显得很鸡肋。有没有这个装置,在大多数情况下似乎区别并不大。而坚持使用行人防卷入钢梁,还是值得肯定的,毕竟有总比没有强。
雷凌的后部防护结构就很让人咋舌了,为什么呢?其实单看后部结构, 比较中规中矩,没什么可议论的。但是恰恰就是因为前后差别太大了,才让后杠的简化设计成为了本文不得不提的论点。
后部既没有二级缓冲泡沫,也没有用心设计吸能结构,仅仅是钢板冲压件上简单设计了一个凹槽。侧面结构上,也没有使用多层叠加钢板或者是异形内构。后部简单到连常见的线束都没有出现,也没有卡扣,没有什么多余的零部件,很少有车能够达到如此境界。
我们不得不说,雷凌后杠所谓的“吸能盒结构”,其实就是主防撞梁和白车身的金属连接件,只能是勉强称之为吸能盒。因为真否定的话,毕竟碰撞时这个连接件是率先牺牲的,你也无法判断它完全不吸能,的确有点让人为难了。
全文总结:全新换代雷凌的安全结构设计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前部结构几乎做到了越级,后部结构简化到令人咋舌。如果是同样的成本,为什么不均衡处理一下呢?把前后做到都说得过去,符合这个10几万价位产品的品质,其实消费者是可以接受的。只是把前部做得很牛,无非是在各种宣传中多了一些噱头而已。要知道,车辆的安全是一个整体设计问题,并不是说车头安全完善,就能提升整车安全,所以说雷凌的这种设计,还是有待商榷,希望设计师能够全方位考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