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过去高不可攀、遥不可及、附庸风雅的混合动力在此次雷凌换代之后,成为了大家都能买得起的汽车产品。13.38 万的起价已经跟普通燃油版合资 A 级车相当。想想在十多年前,一汽丰田刚刚推出普锐斯的时候,三十多万的价格加上奇丑无比的怪异造型,让它曾经曝出月销量一台的笑话,可能新兴事物都要经历这个过程吧。当年腾势刚推出的时候,也遇到过月销量为个位数的尴尬。那时我在新能源车企同事们聊天时最爱开的玩笑就是:每个月只能卖出的几台腾势,应该都是造车新势力买回去做对标了。但是如今,随着雷凌的换代,混合动力的价格已经完全可以与燃油车竞争,相信纯电动车离这一天也不远了。
■ 本期我们不谈技术配置,只谈混动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如果说按照老百姓买车算账的习惯,过去一款同品牌、同车系的混合动力和燃油车相比价格要高出好几万。对于特别热衷于混合动力的用户(虽然这个用户群很小)他们往往要这样算一笔帐才能找平心里上的差价:5-6 年的油耗差价(事实上这个差价并不能弥补购车时的价格差)、低速安静、加速平顺的驾驶体验,特别是对于生活在北京上海这种大城市的人群,经常面临走走停停的堵车局面,所以低速无震动、无噪音是他们愿意为此花钱买单的核心。再加上三电系统的差价——对于合资车来说,电池成本接近 2 000 块/度,还有电机电控成本。这样想想,为了获得一台续航里程接近 1 000 公里,低速走走停停时无震动、无噪音的汽车,多掏几万块钱还算值得。当然,这笔帐如果放在十几年前的普锐斯时代,即便这么算仍然是算不过来的。
如果把这个算法放到现在来看,新上市的雷凌与雷凌混动,在同配置的情况下差价只有 1 万多块,这样的差价怎么算,怎么都算得过来。哪怕是把三电系统单拎出来“按斤称”也完全可以找回价差。或者,按照 5-6 年的油耗差也能找回这个价差。
再说动力系统,雷凌混动的发动机+电机功率扭矩输出,性能相当于一台 2.5L 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性能指标,即便只算雷凌 1.2T 燃油版和 1.8 L 混合动力版的动力差别,都绝对值得上这 1 万多的差价。之所以说从量变到质变,就是如果说上一代A级混合动力车型如果要把动力力性能差、5-6 年的油耗差、三电系统成本、低速的安静舒适全部加在一起才能从心理上找回这个差价的平衡的话,那么到了今天,任何一个单项性能的差别都完全可以值得这样的价格差,其它的性能优势可以看成是白送给你的。不仅如此,新一代雷凌采用了丰田全新的 TNGA 平台架构,后悬挂从扭力梁改为了双叉臂独立悬挂,在舒适性和操控性上比老款上了一个台阶,进一步增加了全系车型的竞争力。
■ 从价格看未来对该级别细分市场的影响
这样的定价几乎造成了性能和价格的“倒挂”,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不买混动版就是你傻。并且,每一档配置车款之间的价格差只有几千块钱,这就说明基础款的配置并不是噱头,仍然拥有值得购买的价值。大家应该知道,13.38 万的双擎起价是指导价的价格,指导价是怎样定出来的呢?一方面是根据细分市场的对标产品价格情况制定,但如果自身具备成本和制造上的优势,往往在定价时会按照成本+利润的方式进行定价。指导价的制定是在产品研发之初就已经设定的目标,所有平台和配置的设计都要遵循产品规划时定出的 MSRP(指导价)价格。自主品牌车企毛利率大概在 25-30% 左右,合资品牌略高一些。所谓毛利率指的是指导价减去生产成本之后的利润,也就是说这个成本只包含了所有装车的零配件成本。所以在车市低迷的时候如果经销商低于 7.5 折卖车,那么厂商一定是亏本的。
所以,从雷凌混动的 MSRP 定价来看,即便起步价卖到了 13.38 万,未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变化,仍然具备降价空间。与 1.2T 燃油版的价格差较小可能,也将促使燃油版的雷凌在经销商端率先降价。随着价格差的增大,让 1.2T 雷凌更具购买价值。这样的状况在新一代本田雅阁上也曾出现过。由于混动版雅阁和燃油版雅阁的价格差不大,所以上市后没多久就出现了燃油版雅阁降价 1 万销售,混动版雅阁价格坚挺的状况。所以同样的状况也可能发生在雷凌身上。
■ 总结
随着我国“咖啡法则”的越来越严格,各大车企纷纷要面对国家要求的“平均油耗”这个硬指标。欧盟主要通过限制碳排放来达到限制油耗的目标,所以汽车的动力技术从化油器时代到电喷时代,再从自然吸气迈向涡轮增压时代都是越来越严苛的法规推动的结果。未来要想附和国家要求的平均油耗指标,混合动力是必然趋势,因为如果抛弃电机,单纯依靠内燃机效率的提升已经很难达到国家的平均油耗要求。所以,雷凌混动只是一个开始,如果说之前凯美瑞混动和雅阁混动已经拉开了 20 万级别车型的竞争序幕,那么随着新雷凌的上市,混动技术已经触及到了销量巨大的 A 级家用车市场。相信各大自主品牌厂商早已规划了大量的混合动力车型,从吉利的 48V 轻混到比亚迪的插电混动,都已开始大规模投放市场,相信有新雷凌这样的合资车作为价格天花板,自主品牌的同类产品将更具性价比,并且不要多久,在混动技术上毫无建树的自主品牌终将会被市场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