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国《南德意志报》报道称,宝马和长城汽车的合资项目遭遇重重问题,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导致项目进展停滞不前,合资项目可能完全终止。
一时间,国内媒体纷纷转载相关报道,这场曾经引起强烈关注的"联姻"难道真的就这样黄了?许多消费者期待的电动MINI就等不来了吗?
合资双方辟谣:我们好着呢!
北京时间8月6日下午,长城汽车公关部官方发声,表示"目前,光束汽车项目进展顺利,项目团队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众多成果,双方股东对此项目充满信心。"
而宝马(中国)方面也给出了类似的回应:"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将继续推进落实。我们不便对传言进行评论。显然,宝马方面"传言"二字,已经说明这则报道为无稽之谈。
合资双方的官方发声,显然远比德国一家媒体的捕风捉影更有说服力。所以,宝马和长城汽车的合资项目即将完全终止这种声音,显然是未经考实的谣言。
难道500万H6车主都眼拙?
除了内容失实,德国这家媒体的报道中,还指出宝马放弃该项目合作的原因之一是双方价值观的矛盾:宝马并不想偏离其坚守的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而长城汽车却把成本效益放在首位。
这点上是否存在矛盾,我们目前不得而知。但是就长城汽车近几年在国内的表现来说,这个论调是没有根据的。
都说市场是一款产品的试金石,长城汽车旗下哈弗品牌在国内的认可度可是非常高的。尤其是神车H6,据悉其连续73个月蝉联SUV销量第一,单月销量几乎都在3万辆以上,哈弗H6上市至今大约已经取得了500万车主的信赖。
难道说,500万车主都眼拙,才选择了哈弗H6?
另外,长城汽车俄罗斯图拉工厂已经在6月正式竣工投产,在此工厂生产的哈弗F7也已在俄罗斯正式上市销售。如果不注重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长城汽车又怎能走向俄罗斯这样的大国呢?
再说,两个大集团之间的合作又不是儿戏,签约前肯定都是经过背调的。
这次合作的关键人物,长城汽车副总裁赵国庆曾透露,宝马寻求合资伙伴考虑过多个对象,但是最终不到一年,双方就签署了保密协议。2016年双方达成协议后,进行了多次的沟通和洽谈,从工作的层面到公司的高层交流,从研发的能力和资源、生产过程的能力最终到产品的质量表现进行了多维度的沟通和评价,宝马整体的团队对长城目前取得的成果以及长城产品的质量表现非常认可,长城也看到了宝马国际运营的能力,双方一拍即合。
可见,宝马对长城的研发能力与资源、产品质量控制以及生产成本控制的能力是非常看重并且有着浓厚兴趣的。
新能源合资潮只开花不结果?
虽然宝马长城的合作进展顺利,但是回过头来看一下号称能围剿"造车新势力"的合资新能源车企,可就不那么妙了。
例如,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刚刚起步时就诞生的腾势,2010年5月,由比亚迪与戴姆勒合作成立。将近10年,依然只有一款车型在市面上销售,而且销量非常惨淡。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8年腾势汽车销量分别为2888辆、2287辆、4713辆、1974辆;2019年1-4月更是交出了129辆的尴尬数据。与之而来的是连续的亏损,据悉腾势汽车已经亏掉26亿。
腾势并不是个例。江淮大众、众泰福特、吉利戴姆勒、江铃雷诺等等,这些年集中涌现的新能源合资项目,至今都还未有一个有突出的表现。
小编语
在全球汽车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汽车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车企之间更急需抱团合作,从而降低高昂的研发成本。相信作为中国品牌头部车企的长城,与德国品牌第一阵营的宝马,双方的抱团都是有利于自身的发展的,不排除巨大的文化差异间会产生分歧,但这样的碰撞中产生的也可能是优势互补的火花。
- 上一篇:长城亮相电动汽车P8,比亚迪不甘示弱,誓与长城争高下,谁更强?-长城电动汽车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