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龙脊沧桑
行走怀柔古长城
作者丨于书文 出版日期丨2016年11月
上期互动话题答案:摩崖石刻群位于沙峪北沟
【今日互动话题】
1、擦石口长城脚下是什么村?
知道答案的小伙伴,欢迎下方留言告诉我们哟~答案下期揭晓
擦石口长城极关逊险
4
擦出来的美丽传说
擦石口长城的石刻,让我确信 400 年前的古道传奇,从边墙扼守的山谷,山势狰狞的巉岩,整齐干净的村落,我看到了 400 年后的故事。那些故事传说口口相传,说法不一,却无一不在诉说着沧桑的历史,浸透着岁月的味道,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这火花是擦石口擦出来的美丽,是恒久不变的乡村文化。擦石口长城脚下的沙峪村,它的得名就有一段神奇的佳话。传说当年村子地处深山幽谷,人们过着田园躬耕,安居乐业的生活。明朝时候,这个安静的村庄并不叫“沙峪村”,而是另有一个名字“凤阳村”。因为村北有座凤凰山,而村子正好处在山之阳,故得此名。谁也不曾,正是因为“凤阳”的村名,有一天村子宁静的生活被打破了。
话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他在安徽的老家也叫凤阳。朱元璋得了天下,定都南京,后来,他把皇位传给了他的孙子朱允炆,也就是明朝第二个皇帝,年号建文。这朱允炆,实在是不争气,任凭后宫、阉宦摆布不说,还干了削藩、血洗功臣等蠢事。啥叫藩啊?藩就是老爷子朱元璋分给儿孙的地盘儿,让他们到各地去做藩王。这一削藩,牵扯到很多势力范围,引起了统治者的内部斗争。首当其冲的,就是朱允炆的叔叔、燕王朱棣不干了。朱棣挥师南下,一口气打到南京,把只当了四年皇帝的朱允炆赶下台,自己当上了皇帝,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
朱棣当上皇帝,改年号永乐,并迁都北京。他首先干了两件大事,先是选址修建故宫,然后选址修建皇陵。故宫建好后,在哪里建皇陵就成了让他头疼的事。在朱棣君臣看来,皇陵选址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大事,事关明朝江山社稷的安危。
朝中有个大臣胡冒,瞧出了皇上的心思,站出来说:“启禀我主万岁,臣领朝中堪舆国师一干人等,查紫禁城正北百里有凤阳,名同我朝洪福发祥之地。臣以为在此兴建皇陵,可得祖宗神灵护佑。”朱棣一听大喜,命胡冒即刻启程,一定要找到这个凤阳村。
胡冒领了差事,心中窃喜,心想要是找到凤阳村,并在此兴建皇陵,那自己可是功德无量。于是他就带着一帮风水先生、侍从随行出发了。那时候交通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开着小车走京承高速没一小时的功夫就到怀柔了。胡冒一行人文官坐轿,武官骑马,走啊走啊,走了 3 天才走到怀柔,终于来到了凤阳地界。
到了地方,他们没急着进村,打算先爬上凤凰山看看风水再说。到了山顶,往下这么一看,可不得了!但见北面一座山峰,驰骋纵横,形如一条巨龙腾空而起。而脚下的山峦,蜿蜒逶迤,有如凤凰展翅,庇护着山下的村庄。众人大喜,皆曰此乃龙凤呈祥,风水宝地。
他们在山上看得起劲,山下村子里的百姓可炸开锅了。大家得到消息,纷纷议论:“皇上要在咱这儿建皇陵,那咱可就遭殃了!肯定把咱赶走不说,还得让儿女殉葬!”怎么办?赶紧想对策啊!大家不约而同来到村里私塾田先生的家里,请求他谋个对策。
田先生年过八旬,仙风道骨,见多识广,德高望重,是方圆百里出了名的“智多星”,就连几任知县都来向他拜师求教。田先生听罢众人来意,手捋白须,略加思忖道:“今日之祸,皆由村名而起。我有一策,不妨一试。”接着,田先生如此这般,将计策授与众乡亲。
没过一会儿,胡冒带着朝廷的人下来了,一到村口见人就问:“此地可是凤阳村?”凡被问到的人都摇头说不是。再问,乡亲们都照着田先生事先安排好的,说此地名为沙峪村。胡冒在村子里转悠了半天,遇见了田先生,下得轿来上前便问:“老丈,凤阳村可是此地?”田先生慢条斯理地回答:“此地名为沙峪,非凤阳,大人怕是找错地方了吧?”胡冒不死心,继续一探究竟:“敢问老丈,何为沙峪?”田先生答:“本村地处边塞,多尘沙,故名。附近山高林密,夜晚常有猛兽出没,袭击农家猪马牛羊。村南有一沟即熊窝,村北有一岭叫豹岭,东边那个村子因遍植桃树而称桃峪。”
胡冒闻听此言,只得返回京城,将所见所闻向皇上及各大臣陈述了一遍。朱棣闻听,大为惊愕。有大臣当廷奏曰:“此地处在南熊、北豹、东逃(桃峪村)、西杀(沙峪村)之中,这不是绝我大明王朝之地吗!看来此地不宜选为皇陵。”众大臣也纷纷附和。
原来,田先生猜准了胡冒看风水心理,巧设玄机,故意引出个南熊北豹、东逃西杀的布局,让朝廷产生了忌讳。朱棣只好再令胡冒到京北继续寻找风水宝地。胡冒不敢怠慢,很快选定了凤凰山之南的一个类似于风水国师指点的地方,龙脉偏西,这就是现在的昌平十三陵所在地,距凤阳村仅 30 多里。后来,凤阳村附近修筑了擦石口长城,正是横跨龙山凤岭之地,并将凤阳村圈在了关内。
田老先生的智慧使陵址最终没有选在“凤阳村”,但“沙峪村”这个村名是万万不能再改回去了,否则那就成了欺君之罪,因此“沙峪村”的村名也就一直流传至今。
- END -
排版:明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