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线外邦》2018年终盘点之三:“转型中的长安汽车”,更多盘点文章敬请关注《线外邦》
2018年的中国车市,可以说是雨加雪。一方面,车企进入转型元年,矛盾、压力剧增,另一方面,经济放缓、消费升级交错引发车市震荡。“没有最冷,只有更冷”,这是很多行业人士对中国车市的判断。
要短期销量还是谋求健康发展?不同的车企有不同的选择。今天笔者想谈的长安就属于后者,转型之路,稳健前行。
2018年4月23日,长安正式发布了第三次创新创业计划,业界通常把这一天当成长安转型的里程碑。不过,当笔者走进长安研发中心后,发现真相并非如此。如此丰富而又强大的技术储备,岂非是200多天能干成的?换句话说,长安转型是主动式而非被动式,转型也并不是从去年开始,而是两三年前已经开始了。
长安干成的这些大事算不算成功?
《道德经》说“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既勇也需谋,能伸能屈。二是很多事欲速则不达。
转型之路同样如此。长安转型必然会在得与失之间作出最优平衡。事实如此。如果单从销量来说,长安2018年的成绩并不亮眼,但如果谈转型的具体成果,长安一定是中国品牌的领军者。
长安转型成果主要体现在智能化与新能源两大领域,核心只有一个,那就是技术。汽车行业的发展归根结蒂也就这两个字,假如没有强大的技术储备,就算暂时跑得快,也注定不能跑到终点。
可以用两个关键词来描述长安的技术实力,首先是原创。智能科技领域,长安研发的电子后视镜、可变式石墨烯星空顶棚等技术均为国内首创;智能驾驶领域,长安已经率先掌握了L4级、L5级自动驾驶技术;新能源领域,长安已经成功开发“一体化电驱动系统总成”,这颗“全铝”心脏仅重100公斤。
此外,长安已把动力研发的触角伸到了丰田、本田霸占的混动领域,最新研发的混动发动机热效率高达40%,集成式P2混合动力系统则是国内首款。
另一个关键词就是量产。以上所说的所有技术长安将在未来两三年实现量产。这一点至关重要,技术是不是吹牛逼,重点看它能否最快量产。这一点,长安在2018年已经开始兑现承诺: 第一个实现L2级自动驾驶量产,第一个搭载APA4.0、无需任何人工操作的一键式代客泊车系统,第一个用55台搭载L3级自动驾驶技术长安车完成“最大规模的自动驾驶车巡游”。笔者从这些“第一”的背后,发现了长安比对手领先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优势。要知道,在智能互联时代,技术迭代是按分钟计算的,长安的时间优势会发生怎样的核变,当下根本无法计算。
近段时间,5G话题很热,中国很有可能在今年步入5G时代,它带来的改变并非“一秒钟下载高清大片”那般简单,它将从顶层打破所有人的生活场景,也包括用车场景,在5G的推动下,自动驾驶必将是一场贴身肉博,谁拥有自己的原创技术,谁拥有最强的技术迭代能力,谁最先投入量产为用户创造贴身价值,谁就是最后的赢家。
古人云“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战胜对手只能说你孔武有力,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者。转型的死穴就是必须战胜自己,在过程中保持清醒,守住寂寞,不为短利所诱,志强且智达,才能成就转型大计。
如何评价长安2018年的销量?
既然是盘点,销量必然是不可缺失的评价维度。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长安汽车终端销量为2133394辆,其中,长安系中国品牌乘用车终端销量为938283辆(包括长安V标及欧尚汽车),较2017年有所下降。
数据同时显示,CS55及今年新推出的逸动系列增势强劲,1—12月,CS55、逸动系列累计销量分别超过14.8万辆及11万辆,同比增幅分别为106%和16.5%。
如果按销量一刀切的方式来看,长安2018年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但正如笔者所说,行业面临大转型,今天跑得快不等于你能在这一轮车市冬季马拉松中跑到终点。长安看似下降的销量背后同样有自己的坚守。
第一,质比量更重要。车市不好,很多车企会采用短平快的救市方式,一辆车看得见的地方是鲜花,看不见的地方是残花,然后把价格降下来,简单粗暴见神效。
但长安的造车逻辑不是这样,哪怕是普通用户根本看不到的地方照样不含糊,比如说睿骋CC,前防撞梁偏要用热成型钢,又比如说CS35plus,动力系统,材质做工,科技配置,样样顶得很满。这还是显性成本,还有新车上市前极限测试及耐久测试所带来的隐性成本。“这样高的成本值不值?”记得笔者先后问过长安汽车副总裁谭本宏这个问题,得到的答复就是,质比量更重要。
第二,价值比销量更重要。CS55和逸动系列为什么火,原因不外乎就两点,一是长安去年量产的自动驾驶技术基本上都搭载在CS55上,同样,逸动也是10万级以内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水平最高的车型。两大车系如同长安的试金石,一方面对转型成果进行市场的高清扫描,另一方面培育用户对长安的全新价值观。当然,还有一个附加价值,长安车单车价格较2017年有明显提升,不是定价提高,而是中高配车型占比加大,从合资车型转为购为长安车的用户比例也明显提高。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第三,经销商信心比销量更重要。车市不好,厂家找经销商顶包是常态。数据显示,2018年从6月开始,各大品牌经销商的库存比开始上涨,同比一度涨幅超过了20%,到11月份,经销商库存系数达到了1.92,远远超过了库存预警线。库存深度超过两个月的品牌增加到21个。
长安的情况如何?官方称目前的库存系数为1.6。前两天笔者跑了一圈经销商,销售经理称“没有听到老板抱怨”,笔者随后又找各店的大Boss了解情况,得到的统一答案是,今年长安在这方面库存比较健康,没有给经销商太大压力。事实上,就库存问题,笔者在广州车展上问过叶沛(长安汽车副总裁兼乘用车营销事业部总经理),他当时的说法就是,哪怕到年底冲量,也不能通过经销商压库的做法来完成,市场不好,经销商的信心比投机得来的销更重要。
笔者之所以要拿长安去年的销量来分析,同样是基于对它转型作出更客观的评价,转型不是全盘否定,更不能不遵守轮子规则,可以慢一点,但不能不稳健,尤其是对长安这种用户规模已经达到千万级的车企,根基不稳,何谈转型?值得欣慰的是,长安虽然没有实现销量增长,但中国品牌乘用车年销依然超过了90万辆,市场的根基并没动摇,同时经营质量、用户价值以及经销商信心三个方面还修炼得很出色,这或许也是长安转型中的最优平衡吧。
写在最后
早在去年初,笔者就说过一句话,车企转型势在必行,要么自己主动转,要么被行业推着转,主动转求生,推着转多半求死。现在又面临漫长的寒冬,如果要进入转型深水区,任何车企都极有可能面临长安所面临的问题,眼前的利益与未来三五年的发展如何平衡?纷杂的舆论与内心坚定的目标又如何平衡?如此等等,都需要企业理智分析和辨别,练好内功,才可能达成厚积薄发的新境界。
版权声明:本文为线外邦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线外邦)
- 上一篇:长安轻型车3款纯电动物流车亮相-长安轻型车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