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如今的中国品牌阵营呈现出差异化的态势,以长安汽车为代表的中国品牌第一梯队已建立了完整的产品、品牌和营销体系,正在朝竞争合资的新阶段跨越。
而长安汽车之所以能够在产品层面给消费者留下好口碑、在品牌层面给业内留下高价值印象、在研发层面让行业肯定自主研发的实力,是基于长安汽车拥有155年深厚历史以及期间不断创新的理念,最终才打造出一流汽车制造商的名片所致。
155年军工基因,奠定长安汽车深厚实力。
熟悉长安汽车的朋友应该知道,长安源自清末洋务运动李鸿章创办的上海洋炮局,后来经过多次改名成为金陵兵工厂,是20世纪初中国最主要的兵工企业。
1937年迁至重庆后改名“兵工署第二十一工厂”,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兵工企业,为抗战提供了60%的武器弹药。百年军工品质,也铸就了长安汽车一贯严谨、务实的品牌基业。
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二十一兵工厂改名为中央兵工总局国营四五六厂(长安机器制造厂),在改革开放前被很多人熟知的“长江牌”46型吉普就是来自长安,从此填补了中国汽车工业空白。
后来的故事我们就要熟悉得多了,1984年11月,长安生产出中国第一批小型汽车;同年12月,国产发动机诞生,标志长安正式进入汽车领域。随着多年的发展,如今的长安汽车建立起领先所有中国品牌的全球研发体系、海外设计中心,是产品涵盖SUV、MPV和轿车、技术涵盖发动机、底盘研发、造型设计、新能源以及无人驾驶的最强中国品牌。
在2016年,长安汽车销量突破300万辆,累计销量2300万辆,其中长安品牌占比61%。同时,长安汽车连续入选央视2018年“国家品牌计划”,成为中国汽车品牌行业领跑者。
而在产品层面,长安旗下的CS75、CS55、CS35为代表的CS系列,逸动家族、悦翔家族和睿骋为代表的轿车系列,还有凌轩为代表的MPV产品,均有产品位居“万辆俱乐部”,充分反映出中国消费者对长安造车的认可以及对其产品的青睐。
再显专业优势,长安品牌汽车完成第1500万辆下线。
近期,长安品牌汽车正式下线了第1500万辆汽车,而这辆车正是上市即热销的CS55。
高销量、高产量的背后,既衡量了车企制造体系的能力,也有研发体系的支撑,这两项也可谓一个车企的核心能力。有着多年造车历史的长安汽车,显然已形成完善的制造体系,并与时俱进。其鱼嘴工厂绿色节能、高度智能化的生产线,即是其制造能力先进性的体现。
此外,长安汽车在研发上做出的努力有目共睹。作为中国品牌领头羊,长安汽车每年将销售收入5%以上的资金投入研发中;布局北京、重庆、合肥、意大利都灵、日本横滨、英国伯明翰、美国底特律,长安汽车建立起全球研发格局,极大地提升了研发能力。经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长安汽车连续4届8年获得中国汽车行业科技研发实力第一。
事实上,在将研发力量布局在全球各地之前,长安汽车就已经作了充分的战略考量,赋予了各研发中心不同的使命和作用。这使得长安汽车大大提升了汽车造型设计、内饰布局、模型制作等能力,并且全球各研发中心既相互协作、又各有侧重。
毫不夸张地说,长安汽车已构成完整而专业的制造、研发体系。
第三次创业彰显长安汽车不断进取,在新时代追求向上的信念。
近期有一则关于长安汽车的热点新闻是“第三次创业”,用长安自己的话说,第一次创业是实现自主汽车从0到1,第二次创业是在“五国九地”的基础上推出高质量产品。简单来说,长安的一、二次创业都是聚焦在产品。
那么,在有产品积淀的时候,长安为何还要主动提出“第三次创业”呢?“第三次创业的核心是品牌向上,通过降本增效,提升经营质量,完善体系能力,打造更高的品牌溢价能力。”可以看出,第三次创业的长安已经不再仅专注于产品,还有提升品牌、关注内在和走进客户,是要在聚焦产品的基础上继续向上,完善、提升全价值链体系。
作为“第三次创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安汽车为“香格里拉计划”制订了四大战略,包括千亿行动、万人研发、伙伴计划和极致体验,力争在2020年完成打造三大新能源专用平台,并在2025年全面停止出售传统意义的燃油车,实现全产品线的电气化。这也是国家工信部表示要实施禁售燃油车计划之后,第一家明确公布燃油车禁售时间的中国品牌汽车企业,彰显了担当与积极进取的理念。
长安汽车在近些年的发展中,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研发,不惜重金整合全球优势资源,为消费者提供一系列足以媲美合资的优异产品,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取得了有里程碑意义的成绩。而在新时代的“第三次创业”,则又表明了长安汽车敢于革新、规划未来、始终追求向上的态度。值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