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心中的“好操控”到底是下面四种中的哪一种……
文/磊磊
时尚风、年轻化、操控性,这是盘旋于2019年汽车市场的三大命题。时尚风和年轻化是肉眼可以评判的指标,操控性却是一个比较悬疑的命题。它或代表着亢奋的底盘,或表征着凌厉的转向,可究竟什么是操控,至今尚无定论。
很多时候,车厂追求的不过是一个“标签”;而年轻人只是接受了这个标签所代表的那种“感觉”。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心中的“好操控”到底是下面四种中的哪一种?
操控原教旨主义者
代表车型:上上代宝马3系(E46)。
尬吹此类车款的操控性,无异一种叶公好龙般的政治正确;而标榜自我对于此类车款的认同,则可谓车迷群体的通行证与墓志铭。
E46这样的车,转向铿锵且琐碎,方向盘能将路面信息极为忠实地还原到你的手掌心。一个很小的转向动作,就能造成车辆行驶动态的大幅改变。悬挂动作粗粝简练,毫不避讳路面上的崎岖。在短途且不以通勤为目的的驾驶过程中,它确实能为驾驶者带来充分的快乐与满足。
但这样的特质,对于普通车主(尤其是中国车主)而言,却是不够讨巧且难言性感的。过于机敏的转向,需要驾驶者全神贯注地掌控才能实现畅顺的直线行驶。铿锵的悬挂,也发起了一场对于驾驶者臀部耐受力的挑战。初上手时的驾驶乐趣,在开出一段路程之后,很容易就被无处不在的滋扰取代。它会让你偶尔想要去开一开它,却很难将它作为平日出行代步的唯一解。
对于车厂而言,在汽车消费愈发大众化的今天,主流的产品思路已由通过独有的个性吸引特定人群,转变为以绝大多数人喜欢的方式实现更多市场份额的攫取。于是,此类小众且硬核的操控设定,自然就在民用级市场销声匿迹。
表面的平和,藏匿的激进
代表车型:现款宝马5系(G35)。
这是一台不够硬核的BMW,却也是一辆足够日常的宝马。
CLAR架构的新宝马,应当如何描述?这是困扰每个汽车编辑的问题。立足日常驾驶,它确实舒服得很不像我们印象中的宝马。底盘动作高效,能够将路面颠簸足够通透地抹平。转向手感则告别了原教旨时代的刚烈与琐碎,变得安静且干净,还预留了恰到好处的虚位,从而保证了日常驾驶的惬意轻松。
另一方面,它又与绝对意义的舒适保持着足够安全的距离。它依旧有着不错的操控性,但实现的方式却不再是悬挂与指向的不安暴躁,而是通过整体架构的精密,将车身缜密地驯服在路面之上。相比之前只知硬核的BMW,现在的宝马开始懂得如何柔中带刚。90%的时间里它能够很好地扮演一款高级代步工具的日常,而在另外10%时间的放纵里,它也会撕开温情的面纱,用较高的操控极限和出色的整体可控性证明它的能力。
打个比方,这些车型强调的操控,就像用生菜包裹着的一块烤五花肉。一开始它会柔化掉自身的锐利,但愈发探究,自有一种有层次的欢愉。这是一种表面的平和、藏匿的激进。
从那天起,甜蜜得很轻易
代表车型:阿尔法·罗密欧Giulia。
这是掩藏锋芒的尖锐,也是灵巧轻快的狡黠。
初上手时,你或许会感觉它与印象里、预想中的操控有着很大的不一样。悬挂动作绝缘了铿锵,变得舒适,懂得进退。对于路面颠簸的处理,也由势均力敌的对抗,变成了不动声色的瓦解。如果不是刻意去感知,甚至很难感受到路面崎岖的存在。
转向的过程,不再是对车辆进行趋势的刻意改变。当我不太用力地扭动方向盘时,车辆几乎能够忽略掉重心转移、底盘挣扎这些前序步骤,不带挣扎地冲向我想让它去的地方。整台车足够轻快、安逸,能够将驾驶者的意图执行得不露声色。
相比前两种车型,它缺少那种如临大敌般的战斗氛围,丢失了对抗物理定律、勇斗崎岖不平的成就与满足。但这种自然而然的好开、随心所欲的自在,却也是关于操控和运动的另外一种表达。只是,你需要给自己和车一些彼此适应的时间。
以操控,藏匿舒适
代表车型:现款丰田凯美瑞。
八代凯美瑞真的运动吗?
关于凯美瑞运动性的尬吹,已成为当前汽车圈的一大政治正确,但小编并不这么认为。这是相比前代好开许多的一代凯美瑞,却也是三观极正的一辆B级车。底盘安稳厚实,转向远谈不上敏捷却也不再慵懒,营造出具备相当掌控感和安心感的氛围。但字面意义的“操控”,却绝非恰当的形容。
具体来说,它的操控绝非“小部分人喜欢的运动”,而是“大多数人喜欢的舒服”,恪守于质感和安稳一边。它并不会在一些时刻挑逗你把它开得如何激烈,而是搭建出一种时刻存在的底气,让“通勤”过程变得更加清甜适口。所谓操控或运动,也只是舒适的另一种表达方式罢了。
作为丰田销量支柱的凯美瑞,生来便需要与任性、极端这些词汇彻底绝缘。它需要在可靠、耐用、经济的基础上,让更多人喜欢,既能让手握方向盘的驾驶者露出微笑,也不会因此招致后排乘客的投诉。有“操控”的丰田,无非如此。
最后说两句
关于操控,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从前特别硬核的,在慢慢变软;从前特别舒适的,努力给自己加一些硬料。
亲和的实用慢慢取代了曾经固执的情怀。极端的正在被消灭。所以,你心中的“好操控”是怎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