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年10月25日黄昏,马拉加市中心的马尔塞德广场和往常一样,聚集着三三两两的人群。一群群鸽子飞起又落下,引得市民和旅游者们纷纷赞美。忽然,一位医生急匆匆地从广场穿过,惊得正在觅食的鸽子“轰”地一声飞上天空。他神情慌张的奔往毕加索出生的地方......
毕加索第一次学会发出的音节就是“匹兹”。他总是“匹兹”、“匹兹”地叫个不停。原来,在西班牙语中,“匹兹”(PIZ)即是LAPIZ——铅笔的缩音。他的父亲是位美术老师,当毕加索刚能走路时,便经常趁父亲不在,偷偷地抚摸父亲的画笔。每位画家都会不免俗的创作属于自己的自画像,毕加索也不意外。
毕加索9岁时候的绘画作品
1896年
毕加索15岁
毕加索在他刚会走路时就经常随父亲到博物馆去,在父亲工作的画室里一呆就是大半天。画室很大。在小毕加索眼里,它和家里的房间一样,惟一不同的是它太脏,到处都沾染着颜料。
毕加索15岁时的自画像
1900年
毕加索19岁
毕加索在成为画家后,曾深情地说:“每当我画一个男人,我就想到父亲。对我来说,男人就意味着唐·若塞……”父亲对青春期时代的毕加索影响颇深是父亲带领他打开艺术的大门。
毕加索19岁时的自画像
1901年
毕加索20岁
他眼中20岁的自己,未免也太老成了吧?少年!
1901年,毕加索来到西欧的艺术中心——巴黎。到巴黎的第二年他就举办了个人画展。从此,毕加索进入了以他生性爱好的蓝色为主要色彩的“蓝色时期”。后来,他在巴黎定居,成为法国现代画派的主要代表。
1906年
毕加索24岁
毕加索和他的爱人Fernande Olivier在巴塞罗那的照片,1906年
1906年春,毕加索在巴黎蒙马尔特区永久地定居下来,随着他迁居巴黎、与菲尔南德·奥里威尔的同居,他的蓝色风格时期也宣告结束。柔和的粉红色调开始渗透到他的画布上的单一蓝色中去,很快成为他画布上主要的颜色。那种暖洋洋的、娇滴滴的玫瑰红色代替了空洞抽象、沉重抑郁的一片蓝色。青春和爱情活生生地出现在画面上,人物形象往往是一些富有青春美或是魁梧的人。
毕加索24岁时的自画像,看,坠入情网中的他又年轻过来了呢!
1907年
毕加索25岁
毕加索的将自己的形象进一步深化下来
这时的毕加索进入了他的第一个古典主义时期,表现出他对艺术形式无休无止的探索。他预示着毕加索艺术思想中的一个新的倾向,他追求古典式的单纯线条,匀称和永恒的和谐。
1917年
毕加索35岁
毕加索和他的第一任妻子,背后的背板是在参观芭蕾舞演出之后。
管它时间长短,这一年,终于有姑娘收了毕加索!
1938年
毕加索56岁
毕加索和友人
毕加索56岁时的自画像
没有人真正理解毕加索,理解他在画什么,他的意图;也许用他的话解释才最为贴切“我什么也没有画,我只是在透视生命与死亡的某种关系”,丑化和变形是他理解死亡的自我方式。
1965年
毕加索84岁
嗯,小编认为年过半百的他此时已经参透了生命的意义。
毕加索立体主义时期的作品,画面中人物没有被彻底解构,保留着具像的视觉效应。但是,这时的画家深受非洲木雕面具等民间艺术品的影响,特别是在获得了宝贵的形式灵感启示后,潜移默化地构成了立体主义绘画的征兆与重要因素。
1966年
毕加索85岁
虽然鬓角双白,但看起来依然很精神。
他的画也逐渐走上了另一个新高度
1971年
毕加索89岁
毕加索与情人在画室手舞足蹈的聊天ing~
1972年
毕加索90岁
毕加索曾把这幅令人生畏的肖像画给他的朋友皮埃尔·戴克斯看。“他拿起那幅画,举至面前,然后又把它放下,什么也没说。”
毕加索的友人说:“这时的他开始直面自己的死亡,就像个勇敢的西班牙人。这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勇气,而是一种用信念驱使的勇气。由于他的作品与日常生活相似,对他死亡的预感在画面中有所反映也是意料之中的。”
他的最后一幅自画像是在他去世前9个月完成的
在这幅蜡笔画中,毕加索创造了一个令人畏惧的形象:一双似乎因惶恐而睁大的眼睛,紧闭的双唇,憔悴的脸庞衬着鲜明凸出的颧骨——完全不同于他那实际上看起来像个保龄球的脸。这是毕加索对其内心的刻画,那是一个凝视着死亡深渊并带着悔恨思考自己生活的男人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