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都有个通病,一旦某款车型大卖,就立即膨胀起来,后续车型价格陡然提升,以为就此可以走上高端路线。前有广汽传祺,凭着GS4大卖,就敢上个售价16.38万元起的中型SUV传祺GS8;后有吉利汽车,凭着吉利博越大卖,就敢拿个紧凑型SUV领克01叫价15.88万元起。但偏偏这两款车的命运比当年18万元起的荣威950好太多了,一时赚了个盆满钵盈。
现在,比亚迪也有这个趋势,前有宋MAX月销量窜红,现有唐二代供不应求,主要还是定价比较务实。尤其是唐二代,身材比GS8还霸气,配置丰富,颜值又够高,起步价仅12.99万元,一时让消费者大喊价格屠夫。
随着这两款车型的热销,比亚迪即将上市的秦PRO造势越来越高调,燃油版都有人敢猜到10万元起了。对一款自主品牌A+级轿车来说,这价格确实不是很友好,不得不让消费者担心,因为比亚迪曾经不是没有膨胀过。
细数比亚迪造车历史,大大小小共经历过三次膨胀。
第一次膨胀:
2003年,比亚迪不顾股东反对,从造电池在门外汉迈入汽车行业,并推出了首款和丰田花冠非常相似价格仅一半的紧凑型轿车F3,风靡大江南北,并连续多月夺得汽车销量冠军,一时意气风发。
比亚迪也渐渐开始膨胀,基于F3拉皮,又搞出一款超宣称豪华动感A级轿跑车L3,售价直接从当年F3的5.68万元起拉高到9.28万元起,成为当时自主品牌中同类车型中定价最高的车型。这样拨苗助长的结果是这款车上市后销量凉凉,从2010年4月份上市至年底,该车总销量为2128辆,还不足当年F3的263947辆销量一个零头。
最后为了销量,比亚迪不得不低下高昂的头,推出2011款L3,起售价下调到5.98万元,直接去和F3抢客户了,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经过这个教训,比亚迪又开始变得老实了不少。2010年9月比亚迪S6上市时,一款中型SUV只敢定了个8.99万元的起售价,成为价格最低的自主品牌中型SUV;随后,2012年8月比亚迪全新A+级轿车速锐上市,起售价6.59万元。这两款车,凭着务实的定价和宽敞的空间,又让比亚迪重新看到崛起的希望。
第二次膨胀:
带着这个希望,比亚迪再度膨胀。2014年再度推出S6拉皮车型S7抢得7座SUV的先机,当时自主品牌唯一一款7座SUV江铃驭胜S350售价高达14.88万元,而合资车型中7座SUV最便宜的雪佛兰科帕奇售价高达22.68万元起。于是,比亚迪S7当时主推的2.0T车型虽然是以11.99万的价格起售,由于市场奇缺,性价比凸显,一时非常抢手。
随着这款车型的热销,比亚迪怀着高度的自信心又推出了紧凑型SUV宋,9.69万的起售价已经敢于和当红的哈弗H6和长安SC75叫板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由于S7主推的2.0T车型热销,比亚迪宋一开始也主推售价高达11.69万元起的2.0TID车型,1.5T车型公布了价格后迟迟不开售。这可是竞争最激烈的紧凑型SUV市场,岂是想卖高价就卖高价的。
屋漏偏逢连夜雨,恰逢2015年10月1日国家发布《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减征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辆购置税的通知》,2.0T车型无法享受补贴,一下子顾客又去了一半。最后,宋还是崩不住了,于2016年推出宋盖世版,售价直接降到7.99万元起,1.5T低配车型也敞开供货了。但是这款车名声已逝,如今在紧凑型SUV里面都排不上号。
第三次膨胀:
借着电池大王的优势,比亚迪成为国内最早研发新能源汽车的企业,2008年即推出了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F3DM。但那时新能源补贴尚未启动,加之首款试水车型也存在着很多不足,销量一直不见起色。
不过,比亚迪依然不忘初心,在吸取了失败的教训后,于2013年底推出DM二代车型秦,售18.98-20.98万元。这时的时机可谓相当好,当时国家新能源补贴已经启动,秦可获得3.5万元的国家补贴,不少地区还能再获得1:1的地方补贴,双重补贴后售价仅11.98万元;且多个限牌城市对新能源车免费送牌照,又能节省好几万的开支;再加上当时其他车企暂无可与秦竞争的产品,各种利好加身,秦一炮走红,新车供不应求。到2015年6月最辉煌时,秦月销量突破5000辆。
有了秦的技术口碑,比亚迪在2015年再上一层楼,推出542技术首款车型唐,6月份上市到年底时月销量即突破了5000辆。当年秦唐组合,让比亚迪201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6万辆,成为全球新能源车销量第一,获得了阿联酋政府颁发的2016年扎耶德未来能源奖(大企业奖),成为该奖项设立后首个获奖的中国企业。比亚迪也自诩新能源汽车引领者。
自诩引领者后,比亚迪一度又开始膨胀,自以为新能源车领域国内无敌手,便想当新能源车的价格引领者。2017年2月,比亚迪推出秦100和唐100车型上市,其中秦100指导价提高到20.99万元,唐100指导价提高到29.99万元,适逢混动车补贴大降,国内荣威等车企已有对应竞品上市,一度占据全年80%销量的秦唐组合的火红势头嘎然而止,上市次月,秦销量下降到可怜的248辆,唐也从5000多辆的月销量下降到1509辆。毕竟买比亚迪的还是经济适用男居多,不差钱的少数。
见机不妙,比亚迪赶紧推出唐80救场,价格26.59万,降价3万多;秦80价格也下降到18.59万元,销量才有起色。
还敢膨胀不?
经历了这么几次的打回原形,如今比亚迪的品牌影响力已不如吉利哈弗,燃油车的年销量在30万辆区间徘徊,若不是有新能源车的支撑,恐怕处境不会比力帆、华泰好过。
膨胀过后,比亚迪终于又回到了务实层面,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踏实造车。尤其是2017年力邀前奥迪设计总监艾格的加入,让比亚迪的外形短板得以补上。2017年由艾格操刀的首款新车,比亚迪全新MPV车型宋MAX携全新家族式龙脸正式上市,售价区间为7.99-11.99万元。这款车型定价相当务实,再加颜值担当,上市后一路过关斩将,冲入销量前3名——这还是终端售价坚挺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
接下来就是唐二代的上市,上市前公布的燃油版预售价15-18万元,上市后价格直接拉到12.99万元,可谓是相当大的惊喜。由于定价很有杀伤力,上市一星期后定单即破万。但美中不足的是,目前12.99万元的低配车型,厂家竟然没有排产,4S店不授受订单。再结合9月份即将上市的秦PRO上市前的造势,不得不让网友担心,比亚迪是不是又要开始膨胀了呢?
可是这一次,想要膨胀没那么简单。先不说紧凑型轿车市场如今已进入红海,自主品牌吉利占据绝对优势;合资品牌大众老款朗逸日产经典轩逸优惠后都进入9万元区间,秦PRO若想要强上10万的天花板,估计任凭龙脸多么动人也得一边凉快;另外,市场容量最大的紧凑型轿车市场,吉利仅凭借帝豪、帝豪GL和远景三款车就拿下了28.7万辆的销量,比亚迪曾经的明星车型F3和速锐,都已被边缘化,必须重新拿出一款走量车型才能回归主流;还有如今新能源车,尤其是新能源大巴补贴大降,由此千万比亚迪第一季度净利润仅为1.02亿元,同比下滑83%;扣非后净利润为亏损3.29亿元,上年同期为盈利4.46亿元。这种形势下,不由得不让比亚迪把希望更多寄托在燃油车上,定价也会更务实一点。
那么,基于这个大背景,再来分析一下秦PRO的售价。目前了解到,秦PRO将推出两款动力配置,用在速锐上的1.5L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80kW,最大扭矩145N.m,匹配5速手动变速箱;另一款是大家更为熟悉的1.5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113kW,最大扭矩240N.m,匹配的是6速手动变速箱和6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这样的动力配置,以及4765*1837*1495mm,轴距2718mm的车身尺寸,明显是去接替原来的速锐和G5车型。
若说速锐的竞争对手是瞄准帝豪,那么秦RPO的竞争对手,明显是帝豪GL,起售价7.88万元。这应该也是秦PRO最理想的一个售价,但偏偏比亚迪品牌影响力相比吉利略低了一等,且帝豪GL的动力配置是1.8L,秦PRO也低了一些,1.5L的秦PRO明显是主打低价代步车的。
从自家车型定位上看,秦也是定位宋之下,自然不能高过宋和宋MAX的7.99万元起售价。当然,这款产品尺寸较原速锐4680*1765*1490mm,轴距2660mm明显大上一号,整车配置也略高,定价高过速锐的5.99万元是自然的。
从5.99万元至7.99万元,留给秦PRO的定价空间并不大,价格也就比较容易预测了。1.5L手动版的售价应为6.59万元起,1.5T手动版车型售价应为7.59万元起,而1.5T自动版车型售价应为8.59万元起。当然,上市前几个月,低配车型不排产也是很有可能的。这个价格,是不是能合大家的心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