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为什么比亚迪不赚钱。比亚迪不赚钱,也是股价不涨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6年以来,尽管比亚迪车越卖越多,收入也快速增长,但公司核心利润逐年下降,到2018年仅27亿元,回到2015年水平。从利润总额结构来看,2016-2018年核心利润占比逐年下降,到2018年仅仅60%,营业外利润高达33%,其中政府补贴占比高达47%。因此2014年以来,公司股价不涨,上下波动,难上台阶也是情理之中。
有人一讲到为什么不赚钱,就会很宽泛的举一堆原因,没有定量的分析。我这里结合报表详细地拆拆,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结论。
首先搞清楚公司是干什么的。公司的主营业务目前分为四大块:1、汽车,包括传统燃油汽车及新能源汽车;2、代工,手机部件及组装业;3、手机电池,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4、轨道交通,跨座式单轨“云轨”、“云巴”等。
接下来我将按照从收入到毛利,再到费用,最后到利润总额的顺序,将利润表梳理一遍,并结合其他两张表,看看究竟是那个环节让公司不赚钱。
1/ 收入
看一看收入结构。2018年收入1300亿元中,760亿元是汽车收入,占58%;420亿元是代工业务收入,占32.5%;手机电池收入90亿元,占比不到7%。除此之外还有一块收入将近29亿元,第一眼看到时我是眼前一亮的,以为是轨交产生收入了,于是读遍年报找线索,但人家压根没提。大家的疑问也是深交所的疑问,于是深交所发了一个问询函,答曰:其他收入是公司建的员工福利房,低价卖给员工产生的收入。空欢喜一场。
2/ 毛利
看一下公司是靠什么赚钱的,这里先看毛利,毛利乃盈利之源。总体结论是:汽车和代工是赚钱的,分别贡献毛利的70%和25%,光伏和轨道交通业务有坑儿。
1) 汽车业务其实是很赚钱的,18年760亿收入,产生了150亿的毛利,毛利率为19%-20%,对比广汽18%-19%,长城15%-16%,长安14%-15%,上汽13%-14%,北汽蓝谷11%-12%。所以,大家人云亦云地说“比亚迪不赚钱是因为新能源汽车还在起步阶段,所以不赚钱”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事实上新能源汽车业务迅速改观了比亚迪的盈利能力。如下图所示,汽车毛利率在2014-2016年迅速攀升,也拉高了公司整体毛利率。
由于公司是把国家对消费者的补贴放在收入中的,故毛利中包含补贴的部分。所以随着补贴下滑,汽车毛利率也在下滑,到2018年仅19.8%。关键是继续退坡后毛利率能维持吗?这一点也是值得担心的,有时间我另外开一篇讲。
2) 代工业务其实是很赚钱的,420亿的收入产生了53亿的毛利,业务性质的原因毛利率低一点只有12%-13%,但三费也低啊。代工业务由于绝大部分是装到比亚迪电子,在港股上市的,所以数据会比较详细,根据财报比亚迪电子18年收入414亿,净利润有21-22亿,扣非净利润18-19亿元。对于比亚迪来说,扣除少数股东权益,归属的净利润为12-13亿元。要知道2018年整个比亚迪扣非净利润不到6亿元,也就说,除代工以外的业务整体是亏钱的。
3)手机电池业务呢,单独这项业务应该也是赚钱的。但无奈公司将光伏业务也放到这一块,那就坑爹了。合并看,手机电池和光伏毛利8.5亿,毛利率不到10%。
光伏是个坑啊,2009年开始投入的,那个时候光伏如日中天,老大一冲动就使劲砸钱,前前后后砸了不少于40亿。成果是:2010年收入7.6个亿,净利润7600万。之后光伏的前景就一日千里地往下,公司对该块业务也不怎么提了,最高的时候一年亏损10亿。2018年光伏出货量960MW,太小了,肯定是亏的,4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入按20年折旧,每年得有2亿。2018年又计提固定资产减值4.5亿,那么截至到2018年底光伏业务固定资产尚有21亿元,就是说今后什么都不干每年亏2个亿。总体计算一下,2018年光伏业务对利润的拖累,至少7个亿。
4) 轨交业务,轨交业务目前不产生任何收入,但是研发投入、员工薪酬等一分钱是不能少的,而且是每年十亿级别的投。另外,有些项目已经开始就建设了,垫付资金是必然的,又是对资金的占用,亏损是必然的。
3/ 三费
2018年以前研发费用是包含在管理费用中的,2018年单独拆出来了。首先提一点,下面做对比时都是用的车企,而比亚迪业务比较复杂,可比性可能有一定问题,但不妨碍本文要说的结论。
1) 销售费用。2018年销售费用47亿元,收入增长20%+,销售费用减少2亿元,费用控制很厉害,侧面说明公司营销投入其实没那么大,这也是一向被大家诟病的——渠道/营销投入不够。201年-2018年销售费用占比3.5-4.7%之间。横向对比,比亚迪的销售费用投入也是最小的。当然了,比亚迪收入中代工和手机电池业务由于是to B的,销售费用小,如比亚迪电子2018年销售费用仅2亿。只考虑汽车业务收入的话,也不到6%。
2) 管理费用。2018年管理费用37亿元,占比2.9亿元,低于平均水平3.7%。
3) 研发费用。2018年比亚迪投入近50亿元,在绝对值上仅仅低于上汽。研发费用占比3.8%,是最高的,长安也为3.8%。因此,研发费用高企部分影响了公司盈利能力,长期看研发支出肯定是有积极作用的。研发费用的投向,代工业务16亿元,手机电池业务较成熟,光伏业务基本不投入,其余的34亿元研发费用是投向汽车和光伏。
4) 财务费用。2018年公司财务费用30亿元,其余车企像广汽、长城、长安都是负值,不仅没有支出,甚至还赚利息的。上汽财务费用不到2亿元。因此,高企的财务费用是拖累公司盈利的重要因素。可以看到截至2108年底,公司有息负债590亿元,得靠不断的滚动借款才能支撑,而全年利息支出31.7亿,成本在5.4%。
公司为何如此缺钱?一个原因是应收账款高企,卖出车了,钱收不回来。公司应收账款及票据约493亿元,占总资产比重超过25%。公司应收账款可以分两类,一是新能源汽车类,商用车应收主要是城市公交,乘用车应收是政府补贴,坏账风险低;二是非新能源类,二次电池、手机部件及组装,客户为华为、OPPO、VIVO等手机厂商,燃油车无应收。总体而言,公司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较小,但回款周期长,拖累现金流。
但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其实是有所好转的,2018年为125亿元。缺钱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资本支出太大了,2015-2018年期间,逐年增长,2018年投入178亿。这些资本支出,一部分在动力电池,一部分在轨交。
投入太大,应收账款过大,导致公司内部现金流较差,要维持运转就得借钱,借钱就得有财务费用,严重拖累盈利。
4/ 利润总额
我在做利润表分析时,一般将利润总额拆分为三部分:其一为核心利润,营业收入扣除营业成本,扣除营业税金及附加,以及三费(包含研发费用);其二为投资性利润,一般来自两个方面,长期股权投资和金融资产。其三为营业外利润,这里包含营业外收支,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处置损益和汇兑损益等。
如上表所示,2016年以来,尽管公司车越卖越多,收入也快速增长,但公司核心利润逐年下降的,到2018年仅27亿元,回到2015年水平。从利润总额结构来看,2016-2018年核心利润占比逐年下降,到2018年仅仅60%,营业外利润高达33%,其中政府补贴占比高达47%。因此2014年以来,公司股价不涨,上下波动,难上台阶也是情理之中。
5/ 总结
公司四块业务中,汽车和代工是赚钱的,两者贡献毛利的95%。光伏是个坑儿,18年拖累盈利至少7亿,公司没有止损,可预见的数年仍将拖累。轨交业务,投入大,目前没有任何收益,严重拖累公司盈利。三费方面,研发费用投入较大,但分拆到代工(16亿),汽车和轨交合计34亿元,也属于正常水平;财务费用30亿元,是公司不赚钱的重要原因。而财务费用高企的原因在于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应收账款多,动力电池和轨交的资本支出大。
本文来源:网络
声明:所转载文章并不代表本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因转载众多,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谢谢!